這種自相矛盾的決策,顯然不是那麼好執行,甚至是沒有辦法執行,無論最後做的多好,都不可能令蘇丹滿意。
不想丟失土地,那是因為面子,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不想背上賣國賊的名聲,並不是說他有多看重這些土地。
同時他又想要賣掉一部分土地,換取一筆資金,緩解政府的財政危機,好鎮壓國內的亂黨。
畢竟奧地利只是疥癬之疾,圖謀的只是奧斯曼帝國的利益,要不了他們的命,國內的亂黨才是真正想要他們命的主。
……
聖彼得堡
沙皇政府收到印度叛亂的訊息過後,第一反應就是機會來了。
全世界任何一個有野心的國家,就沒有不眼紅英國人獨霸印度的,何況是貪婪的毛熊。
吃一塹長一智,經歷了一次近東戰爭後,沙皇政府也變得謹慎了起來,沒錢是一個硬傷。
現在他們的財政可不怎麼好,新佔領的巴爾幹半島領土,還沒有從戰爭中走出來,原本指望靠富裕的君士坦丁堡彌補財政的不足,現在成為了泡影。
戰後重建工作還在繼續,想要恢復到戰前水平,沒有十幾二十年時間是不可能的。
因為戰爭的緣故,沙皇政府又欠下了一屁股的債,尼古拉一世還是要臉的,賴賬的事情他還幹不出來。
這是爭奪霸權的代價了,本來他們的國際信譽就不咋地,要是再賴一次賬,那麼他們苦心經營幾十年的成果就毀於一旦了。
沒有信譽,就不會有人跟著他們混,本來沙皇政府都沒有幾個小弟,要是再折騰一次,連搖旗吶喊的國家都找不到了。
尼古拉一世問道:“機會來了,大家覺得我們現在該怎麼做?”
財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羅德說道:“陛下,我們想要奪取印度,首先就要奪取阿富汗地區,不然很容易被敵人切斷後路。
英國人的實力不弱,光靠印度土著是拖延不了多久的。等我們籌集到了資金,再奪下阿富汗地區,英國人恐怕早就鎮壓了叛亂。
不如,直接支援印度叛亂,給叛軍提供武器裝備、軍事教官,讓他們消耗英國人的實力。
印度人口高達三億,只要動員起來了百分之一,英國人就只能灰溜溜的從當地離開。”
這是最省錢的做法,沙皇政府真的不缺武器裝備,近東戰爭的時候買買買,現在裁軍修養生息了,倉庫裡面就快堆滿了。
把倉庫中的破爛全部輸送到印度,給英國人添亂是符合他們利益的,沒準還可以大賺一筆。
外交大臣卡爾-渥賽爾反對道:“阿瑞斯坦利羅德公爵,現在是奪取印度的最佳機會。
我們已經拉攏了波斯人,只要再拉攏了阿富汗人,大家組成聯軍進攻印度,英國人是擋不住的。
錯過了這次機會,再想要奪取英國人的印度,就沒有這麼簡單了。”
財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羅德反問道:“卡爾-渥賽爾侯爵,事情沒有這麼簡單。就算你們外交部有能耐說服阿富汗人,和我們站在一起,可是戰爭經費怎麼辦?
要奪取印度,英國人肯定會拼命的,到時候就會變成兩國的全面大戰,要消耗的戰爭經費,比起近東戰爭只會多不會少。
剛剛打贏了近東戰爭,我們財政部的倉庫裡面都可以跑老鼠了,你讓我們從哪裡去籌集這麼多戰爭經費來?”
外交大臣卡爾-渥賽爾不買賬的說:“這是你們財政部的問題,無論是加稅,還是發行戰爭債券,還是國際貸款,籌錢的方式都很多。
奪取了印度,俄羅斯帝國的世界霸權就建立了。在這個緊要關頭,我相信阿瑞斯坦利羅德閣下一定能夠想出辦法的。”
阿瑞斯坦利羅德臉色鐵青的瞪著卡爾-渥賽爾冷漠的說:“不可能,就算是把所有的辦法都用上,我們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籌集這麼大一筆經費出來!”
……
尼古拉一世憤怒的呵斥道:“夠了,你們兩個蠢貨都給我閉嘴!”
這麼明顯的唱雙簧,怎麼可能瞞得過他的眼睛呢?
財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羅德說沒錢,外交大臣卡爾-渥賽爾說出來的籌錢辦法,最終都是一個意思:現在國家沒錢,籌也籌不出來,想要打仗可以,先解決了財政問題再說。
尼古拉一世想要出兵的念頭剛剛升起,就被掐滅掉了。勞師遠征印度,可不是那麼容易,沒錢只是一方面,後勤也是大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