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奧地利國籍,如果我們以此為由,向維也納政府問責怎麼樣?”
外交大臣奧弗涅隱晦的反對道:“陛下,我們能夠問奧地利人要什麼呢?”
這個才是問題的關鍵——利益。
訛詐也要分物件,維也納政府要是不買賬,總不能以此為由打過去吧?
除非有證據證明這次刺殺案,是由維也納政府策劃的,那麼還可以利用國際壓力,逼迫奧地利人付出代價。
顯然,現在的證據還不夠,即便是其中一名刺客還曾經是倫巴第王國的公職人員,這也不夠指證維也納政府。
從作案動機上,已經排除了維也納政府的嫌疑。無緣無故,跑去刺殺一國皇帝,說出去都沒有人信。
拿破崙三世想要打擊奧地利,並不代表他就完全不考慮後果了。現在兩國還是合作多餘矛盾,從利益上出發,雙方也不適合翻臉。
同樣的道理,將目標指向普魯士王國、比利時也不行了。手中沒有足夠的證據,僅憑栽贓嫁禍找茬,萬一穿幫就事情大發了。
要不要利用這個機會,在國內來一次大清洗?這個念頭剛剛升起,拿破崙三世又把它給掐滅了。
經濟危機還在繼續,國內局勢必須要維持穩定。這個時候挑起內部鬥爭,很容易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。
猶豫了再三過後,拿破崙三世開口說道:“外交部向撒丁王國發出照會,要他們對這次事件負責。”
捏軟柿子只是一方面,更多的還是這幾名刺客都是義大利激進民族主義團體的成員,而這些團體又受到過撒丁政府的資助。
牽強一點兒說,這次刺殺案是義大利民族主義團體策劃的,撒丁政府就難辭其咎。以此為由找麻煩,不會引起各國的干涉。
“是,陛下!”外交大臣奧弗涅回答道
內政大臣佩西尼開口說道:“陛下,最好還是附上罪犯的供詞,證明這次刺殺案是有義大利激進組織策劃的,還要收集到撒丁政府給激進組織提供金費的證據。
將這些東西一起交給撒丁政府,更加有說服力。
同時,我們還可以尋求國際支援,利用刺殺引起大家的共鳴,在外交上佔據主動。
奧地利人當初有過承諾,支援我們吞併撒丁王國,現在是時候需要他們兌現諾言了。”
證據越充分,說服力越強,就越能獲得輿論的支援,能夠拿到手的好處也就越多。
拿破崙三世欣喜的說:“你的意思是,維也納政府會支援我們吞併撒丁王國?”
佩西尼毫不猶豫的說:“不會。今時不同往日,如果是德意志統一戰爭時期,為了換取我們的支援,維也納政府自然不會介意讓我們吞併撒丁王國。
現在德意志地區已經一分為三,維也納政府不再需要我們的支援,他們的許諾自然也不會作數了。
不過,他們也不會反對我們向撒丁王國擴張,甚至維也納政府還希望我們的動作更激烈一些,好激化英法矛盾。”
拿破崙三世點了點頭,自從奧撒戰爭過後,奧地利和撒丁王國一直處於政治冷戰中,撒丁王國中已經沒有奧地利的利益。
反倒是英國人的勢力在撒丁王國急劇擴張,一旦法國對撒丁王國動手,損失最大的就是英國人。
如果能夠讓英法兩國翻臉,區區一個撒丁王國又算得了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