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要求的是建造鐵甲艦,可不是在軍艦外面蒙上一層鐵皮的鐵甲船。如果只是加一層鐵皮,幾百年前都問世了,根本就不需要研發。
溫迪施格雷茨親王質問道:“鐵甲艦?菲爾科斯先生,你確定全鐵的戰艦裝上了大炮過後不會沉沒,還能夠跑得起來?”
這是大多數人的觀點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要沉。鐵甲艦肯定比木製軍艦重的多,再加上火炮、彈藥、人員等等,能不能跑的起來就是一個問題。
菲爾科斯不滿的說:“親王殿下,請不要質疑我的專業性。如果是同樣噸位,鐵甲艦因為自重的關係肯定不能和木製軍艦比載重。
但是木製軍艦受限於原材料,現在各國的技術最多也就建造排水量四千多噸的軍艦,鐵甲艦卻沒有這個限制。
我們只要放大軍艦的噸位,就可以彌補這點兒小問題。
鐵甲艦的裝甲可以擋住敵人的炮火攻擊,就算是48磅炮,最多也就給它帶來一點兒小麻煩。
並且因為鐵甲艦的艦體更加的穩固,我們還可以裝備爆炸彈大炮,對付風帆戰艦隻要命中了要害,一炮就可以解決敵人。
鐵甲艦採用的是蒸汽機動力,速度上完全不用擔心,可以參考一下蒸汽船。
在戰場上一艘鐵甲艦,可以輕鬆的幹掉十幾艘風帆戰艦。”
這些都是鐵甲艦的優勢,劣勢自然是成本暴漲,這些問題菲爾科斯自然不會說出來了。
反正只要奧地利想要進行殖民擴張,看到鐵甲艦的威力後,內閣就不可能放棄。
溫迪施格雷茨親王繼續說道:“抱歉,菲爾科斯,我不是在質疑你的專業。只是有些疑惑,鐵甲艦有這麼多優勢,那為什麼其它國家不建造呢?難道我們的造船技術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了?”
菲爾科斯胸有成竹的說:“親王殿下,這個說法並不準確,對鐵甲艦有興趣的不只是我們。
據我所知,法國人也有類似的設計,只不過還沒有開始實施。
英法兩國都有大量的風帆戰艦,一旦鐵甲艦時代到來,他們的這些戰艦就全部要淘汰了。
這不光是經濟上的損失,更重要的是他們海軍上的優勢就喪失了大半,大家又要在同一起跑線上重新努力。
因此,即便是他們有這方面的計劃,也必須要權衡利弊。冒然推動造船技術革新,帶來的不僅僅只是利益,還有可能是災難。
作為後來者,我們就沒有這方面的壓力。因為沒有海外殖民地的關係,我們的海軍規模遠遠無法和他們比。
就算是全部推倒重來,也是我們佔到了便宜。實際上現在只需要兩艘鐵甲艦,就可以頂得上奧地利海軍的總噸位。”
財政大臣卡爾驚呼道:“什麼,一艘鐵甲艦的排水量居然超過了一萬噸,這得要多少錢?”
沒什麼好奇怪的,這個年代海軍軍艦都不大,奧地利海軍總噸位也就這麼一點兒。
財政大臣驚訝的不是軍艦大,而是職業性的反應,建造這樣的軍艦要多少錢。
菲爾科斯淡定的說:“沒有那麼多,我只是誇張了一點點,鐵甲艦的排水量也就八九千噸。
具體資料要建造出來了才知道,你們都知道新技術的作用充滿了不確定性,最後的排水量有一點點誤差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成本確實比普通軍艦高了一點兒,不過鐵甲艦優秀的效能還是值這個價,加上武器裝備的話,大概也就三四百多萬盾,不會超過五百萬的。
這是第一艘鐵甲艦,很多技術需要實驗,到了後面建造數量多了成本就會降下來。”
一艘軍艦加上武器裝備,就佔據了海軍每年三分之一的預算,弗朗茨知道海軍燒錢時代到來了。
用這筆錢造風帆戰艦的話,都可以建造五六艘一級主力艦了,這勢必要給殖民帝國帶來更加龐大的財政壓力。
眾人陷入了沉思中,都開始權衡利弊,要不要挑起新一輪的海軍軍備競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