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章 昏暗的日子(1 / 3)

小說:神聖羅馬帝國 作者:新海月1

巴黎會議上的變故,傳遞到了弗朗茨手中,梅特涅說明了自己的看法,坐鎮維也納的政府高層也提出了建議。

總的來說就是見好就收,按照奧地利最初的計劃是吞併南德意志地區,現在巴登保不住了,但是多了一個薩克森。

領土面積上來看兩者都差不多,顯然薩克森地區對奧地利更重要一些,拋開工業不提,起碼人口比巴登公國要多上幾十萬。

三分德意志計劃是奧地利統一計劃中的一部分,最早是梅特涅提出的,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佈置的。

只不過當初的理想計劃是把北德意志地區的小邦國整合起來,建立一個新的國家,阻擋普魯士統一北德意志地區。

毫無疑問,這份計劃要是由奧地利提出來,百分之百要失敗。普魯士政府估計想都不用想,就擼起袖子幹上去了。

所以這份大任,只能交給英國人來完成。前期奧地利政府還必須要足夠的慫,讓普魯士政府認為在國際壓力下,奧地利會認輸退出德意志地區。

一旦奧地利出局,普魯士王國統一德意志地區就沒有了懸念,在這種誘惑下,腓特烈-威廉四世沒有忍住,錯過了兩分德意志的機會。

弗朗茨沒有能耐指揮動英國人,只能讓英國人認為三分德意志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,確切的說是讓倫敦的資本家們認為三分德意志可以保住他們的市場。

干涉倫敦政府的決議,奧地利還沒有這份兒能耐,最多也就是收買一些專家學者輿論造勢。

甚至還不能和奧地利扯上關係,從頭到尾這都是以巴伐利亞政府幹的,出錢出力的都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。

三分德意志理論,最先忽悠的就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,歷史上也是巴伐利亞王國提出三分德意志理念的,只不過實力不足沒有成功。

表面上來看,奧地利外交部似乎什麼都沒有幹,實際上梅特涅幹了很多事。

為了讓巴伐利亞政府相信,只要列強支援,三分德意志就可以成功。奧地利政府每年都要砸上幾百萬盾的宣傳經費。

奧地利控制住了開頭,卻無法控制結尾。操控一國政府的決策本來就是不靠譜的,想要控制住節奏簡直就是在做夢。

沒有猶豫多久,弗朗茨做出了決定:“給維也納政府發電,可以做出讓步,但是不要做的太明顯,我們還需要利用各國的壓力,逼迫普魯士政府放棄萊茵蘭地區。”

本來成立一個新的國家,就是為了牽制普魯士王國,現在英國人居然異想天開的提出了戰略緩衝,讓普魯士王國和這個新生國家換地。

這必須要支援啊,縱觀歷史上大多數著名的外交典故,都是從異想天開開始的。如果沒有出乎意料,那麼這還能算經典麼?

萊茵蘭似乎不怎麼出名,換個名詞魯爾區,或者叫萊茵魯爾區,大家都知道了。

這裡有德國80%的硬煤、90%的焦炭、60%的鋼鐵,還是德意志地區最重要的機械製造中心,號稱“德國工業心臟”。

沒有了萊茵蘭的普魯士王國,還是有可能像歷史上一樣崛起麼?

顯然是不可能的。

當然,這個年代萊茵蘭的重要性還沒有後世那麼大,當地的工業19世紀中期才剛剛起步。

不然的話,在奧地利侵吞南德意志地區的時候,拿破崙三世早就不管不顧莽上去了。

就算是提議失敗,普魯士王國拒絕換地。沒有關係,等未來法國缺煤的時候,拿破崙三世肯定會挑起普法戰爭的。

就算是他不想打,法國資本家們也會想辦法發動戰爭的,實在不行奧地利還可以添一把火。

普魯士人贏了,奧地利就和他們瓜分這個新生國家;法國人贏了,那麼更好奧地利一口氣吞併這個新生國家,正好平衡侵吞萊茵蘭工業區的法國人啊!

……

柏林

自從英國人的提議一出來,普魯士政府就炸鍋了。腓特烈-威廉四世氣的破口大罵,誰都不是傻子,他們跟著英國人混,主要目的還不是為了利益麼?

現在到好,奧地利是被踢出局了,可是人家還帶走了一大筆遺產。普魯士王國不但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,也跟著被踢出了德意志地區。

原因是什麼不用想,他也知道——利益。

新生的政權未來肯定會親英,在即比利時之後,倫敦政府又在歐洲大陸上紮下了一顆釘子。

美其名曰戰略緩衝,實際上這個緩衝,不僅僅只是限制住了奧地利,同時還斷掉

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,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
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Copyright © 2025 https://www.kanshuwo.tw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