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竟這個年代遠渡重洋也是有風險的,相比未知的美利堅,家門口的巴爾幹半島風險就低的多了,又有多瑙河相連交通方便,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回來。
尤其是有家小的,移民巴爾幹半島還可以拖家帶口,要是去了美國,那就是生離死別。
從大革命過後,德意志地區就爆發了移民高潮,平均每年都有六七萬人離開,奧地利地區每年也要差不多兩三萬人離開。
這些移民造成了美國的人口暴漲,1850年美國接收移民31萬,1851年美國接收移民37.9萬,而美國1850年的全國人口僅有2319.2萬,1860年就增長到了3144.3萬,簡直就是在開掛。
這個年代的移民都是青壯,老弱病殘可承受不了海上顛簸,通通都是優質勞動力。
每次想到這裡,弗朗茨都只能感嘆南美各國不爭氣,明明自身條件不差,居然不知道和美國人搶移民。
不要說他們一起行動,只要有幾個國家重視吸引移民,分流了美國的人口,美國人就不可能發展的那麼快。
這種情況,弗朗茨也是無能為力,歐洲各國都還沒有意識到美國的威脅,根本就沒有采取措施限制他們的實力增長。
當然了,他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,至少隔三差五的在報紙上黑一黑美國爆發戶,這也歐洲民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,很受大家歡迎。
不管怎麼說,前往美國的移民能減少幾萬,算幾萬,日積月累之下也不是一個小數字,這也算是削弱競爭對手的實力了。
要知道就靠這些移民,德意志人後來居上成為了美國的第一大民族,可以說美國的崛起德國人是居功甚偉的。
維也納
弗朗茨正在仔細閱讀內閣遞交了《開發巴爾幹半島計劃書》。
國家的強大不僅僅在於領土面積大、人口多寡、資源豐富,這些只是必備條件之一,更多還是在於領土的開發程度。
俄羅斯帝國是夠大了,比兩個歐洲都要大,單純從土地面積、資源、人口上來看,他們的實力應該如同強秦一般橫掃六合,侵吞天下。
現實情況卻是,擁有這麼多優勢的俄羅斯帝國,不要說侵吞歐洲了,任何兩個大國聯手,都能夠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。
最大的問題就是本土開發程度太低了,如果俄羅斯帝國現在已經完成了工業化,那麼毫無疑問侵吞歐洲大陸不是夢。
新神聖羅馬帝國還沒有俄國人那麼豪氣,就靠粗放式的管理體系,也能夠躍居成為頂尖列強的一員。
在弗朗茨看來,如果拿到手的領土不能進行有效開發,那麼這些無法轉化為國力的領土,就會變成沉重的負擔。
歐洲大陸上已經很難繼續擴張下去了,精耕細作發展現有的土地,才是王道。
在此之前,維也納政府已經制定了很多發展計劃,除了擁有高度自治權的幾個邦國外,剩下的地區都進入了政府規劃大綱中,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組織實施了。
現在的巴爾幹半島開發計劃,只是一個初步構想,距離真正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弗朗茨想了想說:“首相,按照這一份發展綱要,未來多瑙河流域兩公國,就是帝國的第二糧倉。
但是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,一旦俄奧關係惡化,這些地區的產品出口,就只能沿多瑙河往德意志地區銷售,或者是陸路運輸出海。
還有配套的這些產業,看上去更像是俄國人的專門定製業務,我很懷疑俄國人有這麼強的購買力麼?
現在他們還是農奴帝國,縱是未來進行了社會改革,我認為他們普通民眾的購買力,最多達到奧地利民眾的一半。
如果針對俄國市場的產業,最好是走兩種路線,要麼高階賣給他們的貴族;要麼走低端路線,賣給平民,這些商品的價格必須要足夠的便宜。”
猶豫地理位置的關係,多瑙河流域兩公國經濟必然會受到奧地利和俄羅斯的雙重影響,對內是奧地利本土市場,對外就是俄國市場。
經濟發展也必須要以這兩個市場為核心,至於更遠一點兒,才會考慮其他歐洲國家。
費利克斯首相解釋道:“陛下,未來的俄奧關係,誰也不能夠說清楚。不過就算是關係惡化了,他們封鎖我們的可能性也很低。
就算是沙皇政府想這麼幹,他們國內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答應,以沙皇政府的執行力,根本就執行不下去。
這一點看現在的情況就知道了,因為戰爭的關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