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打過來了,他們想不打都不行。外敵入侵,還有人敢喊中立不成?
弗里德里希親王想了想說:“首相閣下,原則上我是同意德意志地區統一的,巴登公國不會國家統一的阻礙,但是具體細節上,我們還要需要進行商議。”
利益爭奪不容後退,現在弗里德里希親王自然要為巴登公國爭取利益,或者說是為自己爭取利益。
費利克斯露出了喜色,得到了肯定的答覆,他知道巴登公國搞定了,具體條件還怕談麼?
要知道世界上有一部法律叫《憲法》,中央政府完全可以透過法律限制地方政府的權利。
在新政府中,奧地利可是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,這幾個小邦國拿什麼抗衡?
費利克斯大氣的忽悠道:“沒有問題,考慮到德意志地區各個邦國都自成體系,原則上我們是主張邦國自治的。
除了大家要遵守共同的《憲法》外,中央政府通常是不會干涉地方政府施政的。”
這些都有一個前提條件,那就是——暫時。
弗里德里希親王滿意了,不滿意也不行,費利克斯首相的態度太堅決,動則就是武力威脅,讓他無法說出拒絕的話。
至於把奧地利人的計劃洩露出去,弗里德里希親王還沒有那麼傻,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。
就算是英法知道了,最終也改變不了巴登公國被統一的結果,現在能把巴登公國賣給好價錢,才是最優的選擇。
要是翻了臉,可以參考一下巴伐利亞王室的待遇。置換國土聽上去不錯,實際上他們虧大發了,幾代人的經營成果全沒了,要重新開始。
萬一奧地利政府不要臉,過上個十年八年又搞出了么蛾子,找個藉口把他們的王位拿下來怎麼辦?
在新國土上,他們可沒有深厚的群眾基礎,廢了王室也就廢了,連風波都折騰不起來。
經過了長達一個星期的談判,1853年7月9日,費利克斯首相代表奧地利和弗里德里希親王代表的巴登公國,共同簽署了《德意志統一宣言》。
簡單的來說,就是從現在開始巴登公國和奧地利就算是同一個國家了,儘管這個新生的水貨神羅帝國還沒有掛牌成立。
在此之前,薩克森公國已經簽約了。奧地利政府威逼利誘一套組合拳打下來,國內的民眾又跟著瞎起鬨,他們想不妥協都難啊!
德意志地區的民族主義已經被引爆了,阻礙國家統一的巴伐利亞政府被奧地利幹掉了,薩克森公國、巴登公國又和奧地利達成了一致。
看上去德意志地區統一的日子已經不遠了,當費利克斯首相抵達符騰堡的時候,迎接的人群已經擠爆了街道,最後不得不在城外一座莊園內進行談判。
當奧地利發出戰爭宣言的時候,所有人都以為戰爭不可避免,結果巴伐利亞人的做法,成功的將戰爭變成了武裝遊行,和平統一的曙光再次出現。
談判還沒開起,符騰堡政府就已經壓力山大。在此之前,已經有很多人公開表示,如果統一戰爭爆發,他們是不會幫助政府作戰的。
為了不讓巴伐利亞政府舊事重演,符騰堡王國自然是屈服了,只要奧地利能夠搞定國際壓力,那麼大家就是一家人了。
1853年7月11日,尚未成立的水貨神羅帝國已經出現了:奧地利、巴伐利亞、巴登、薩克森、符騰堡五個邦國了。
南德意志地區,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統一,費利克斯在在前往黑森-達姆施塔特的路上,法蘭克福自由市已經宣佈加入神羅帝國了。
這個時候,準備干涉的英法俄等國已經達成了協議。7月6日英法俄三國聯合發表了宣告,宣佈近東地區停戰一個月。
次日,包括英、法、俄三國在內歐洲十二國發表了聯合照會,要求奧地利停止德意志統一的行動。
沒有任何威脅的語言,就這一份兒照會,奧地利就不得不停止統一的步伐,好在這個時候弗朗茨的目標已經完成了。
剛剛出現統一曙光的德意志地區,立即陷入了一片哀嚎,很多人無奈的發現統一還是遙遙無期。
普魯士王國這次也出現在了干涉國家之中,弗朗茨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好意外的。為了利益背上些許罵名,又算得了什麼?
反正現在他們的名聲都被搞臭了,破罐子破摔,腓特烈-威廉四世不介意再被人多罵幾句。
如果普魯士王國不參加這次行動,可以肯定這次德意志地區的瓜分活動,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了。
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