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不說殖民部選擇了一個好時候,英美圍繞著中美洲的爭奪可以延續到十年前,因為互相牽制捅刀子,誰也沒有佔到便宜。
為了全力鎮壓印度叛亂,英國人在海外進行有限度戰略性收縮。1859年倫敦政府做出了讓步,放棄了中美洲地區的勢力範圍。
原本美國南方激進派準備把中美洲地區作為奴隸州併入國內,不過這遭到了北方工商業主們的反對。
南北矛盾還要從美墨戰爭談起,因為奪取了墨西哥的大片土地,才引爆了南北衝突。
南方的種植園主們,想要把這些地區變成畜奴州,北方的工業主們要求把這些地區變成自由州。
利益之爭談不攏,南北矛盾公開化。
1857年的經濟危機,更是加劇了這一矛盾。北方資本家們要求提高關稅保護市場,南方的種植園主們要求降低關稅,以便農產品出口。
不要誤會,北方資本家要提高的不僅僅是工商業製品進口關稅,他們還要求提高農產品出口關稅,以便可以獲取廉價的原材料。
斷人財路,如殺人父母。南方的種植園主們自然不能忍了,這是直接在他們身上割肉,以剝削農業反補工業。
至於廢除奴隸制,實際上這只是戰爭爆發的一個藉口。如果只是為了廢奴,只要政府肯出一筆補償金,大部分奴隸主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反正包身工,成本也不比奴隸高多少。目前活躍在美國的勞務輸出公司也不少,他們還是可以輕鬆獲得足夠的廉價勞動力。
顯然,北方資本家廢了這麼大功夫,可不僅僅只是為了解放奴隸,大家的道德修養還沒有這麼高。
把南方變成原材料產地,和工商業製品傾銷地,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。
因為雙方都清楚無法緩和,歷史上政治鬥爭失敗後,南方種植園主們直接選擇了先發制人。
現在南北雙方都在為大選而努力,已經鬧的不可開交了,根本就沒有精力顧及中美洲地區。
在這種背景下,奧地利將觸角深入了進去。當然這個動作幅度非常的小,還停留在商業活動中。
如果美國內戰不爆發,毫無疑問立足未穩的奧地利勢力,是幹不過美國人的,殖民部也算是在賭博了。
奧地利不同於英法,在美洲地區沒有立足點,想要干預美國內戰,必須要提前準備。
陸軍還可以等等,海軍絕對不能缺席。
南方種植園主們絕對不願意對北方資本家們屈服,只要保住了海上運輸通道,讓種植園主們看到歐洲各國站在他們背後,他們就不會輕易投降。
儘管南北雙方實力差距巨大,這種差距也是可以縮小的。有歐洲各國提供後勤,在武器裝備上反而可以佔據上風。
說白了,現在已經大航海時代。一艘船一次性可以運輸幾千噸,往返北美一次也就幾個月時間。
只要獲得了歐洲各大列強的支援,每個月補充幾萬噸武器彈藥,都不是問題。
現在的美國還不是後世的美帝,還僅僅只是一個屌絲。他們可沒有能力,每個月生產出幾萬噸彈藥來。
如果歐洲各國再封鎖了北方政府的物資供應,北方政府的優勢就只剩下了人力。
人力優勢也不是無解,南方政府有錢,他們可以用棉花、菸草做抵押貸款,在歐洲招募僱傭軍。
如果大家不要臉一點兒,先冒充南方海軍,打殘北方的海軍,再時常偷襲一下北方的沿海城市。
都不需要登陸,只要每天向城市中打上幾十噸炮彈,要不了多久北方經濟就完蛋了。
最終的結果會怎麼樣,弗朗茨不是預言家,不能夠確定。反正戰爭打的時間越長,波及到的範圍越廣,戰後美國想要恢復就越難。
仇恨的力量永遠都不容小覷,當南北雙方互相沾滿了鮮血過後,就算是勉強統一了,也不會安穩。
弗朗茨問道:“新建造的巴伐利亞號、倫巴第號、符騰堡號、黑森號、薩克森號,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夠服役?”
這些軍艦命名權,海軍部也是賣了錢的,各邦國政府承擔了三分之一的造艦經費,才拿到了冠名權。
甚至弗朗茨還鼓勵各邦國政府建立自己的海軍,可惜大家都不上當。都是旱鴨子,連出海口都沒有,怎麼能夠提起大家的興趣呢?
肯額外出錢贊助海軍,那都是為了面子。不能別的邦國都有,就自己沒有啊?
恰好,新神聖羅馬帝國這幾個邦國都不窮,十幾萬神盾還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