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了內部矛盾。
加上奧地利提供的財力支援,沙皇政府的財政沒有歷史上那麼悲催,拿出一筆錢支援起義軍還是可以做到的。
況且,印度地區一點兒也不窮。起義軍中手中還有不少戰利品,可以用來購買武器彈藥。
如果印度人爭氣一點兒,他們還是有機會贏得戰爭勝利的。反正他們人多死的起,只要組織足夠多的炮灰和英國人耗就行了。
不管怎麼說,有了沙皇政府的支援,印度人還是可以再支撐一段時間的。
想到了這裡,弗朗茨又有些矛盾了。一方面他想要消耗英國人的實力,動搖英國人的霸權;另一方面他又不希望英國人衰落,不然干涉美國內戰的主力就沒了。
這種矛盾心裡下,維也納政府恪守了中立原則,沒有支援任何一方,當了一回吃瓜群眾。
嘆了一口氣,弗朗茨將手中的情報在燭火中點燃,然後說道:“印度問題到此為止,保持日常情報傳遞就可以了。
接下來的任務是美國,條件允許的話,還可以給他們添點兒亂,我們姑且算是支援南方的種植園主。”
“是,陛下!”泰倫回答道
這個任務非常的麻煩,跨洋電報還沒有連通,通訊就成為了情報傳遞最大的問題。
等船舶從美洲把訊息傳回國內,黃花菜都涼了,弗朗茨只能選擇放權。能不能取得成果,完全就聽天由命。
從短期利益來說,支援北方的資本家們或許利益更大,他們贏了美國的棉花、菸草、糧食出口都會大幅度下降。
作為競爭對手,奧地利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。
可是從長遠來看,統一的美國太可怕了。天選之國不是瞎說的,他們的確佔據了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地。
就算是統一的整個德意志地區,奧地利也無法和他們比發展潛力,這是先天決定的。
那怕是歐洲大陸不爆發戰爭,一直穩定發展下去,被美國超越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除非奧地利能夠吞下半個非洲大陸,並且完美的消化掉。想到了這裡,弗朗茨覺得還是讓美國分裂了好。
即便是一分為二的美國,同樣還是具備成為世界霸主的潛力。沒有辦法,美國自然條件實在是太優越了。
即便是分裂了美國,南北雙方的實力還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拉大,指望南方獨立過後制衡北方政府,完全就是在做夢。
甚至這種獨立能夠保持多久,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。論起發展潛力來說,北方的資本經濟遠遠超過南方的種植園經濟。
當雙方的實力嚴重失衡過後,只要北方出現一個強勢領導人,統一戰爭還是會再次爆發。
想到了這裡弗朗茨就想哭,合著干涉美國南北戰爭,還不僅僅只是一次,搞不好會變成一個無底天坑。
這個時候,弗朗茨有些明白歷史上拿破崙三世的做法了。或許正是看到了這個坑太可怕,他才會選擇更好欺負的墨西哥下手。
法國人突然退出,英西兩國立即就不滿了。說好的大家一起幹涉美國內戰,你丫的跑去進攻墨西哥,不是罔顧集體利益麼?
少了法國這個主力後,英西兩國也打起了退堂鼓,三國干涉聯軍還沒有入場就解散了。
然後,歐洲各國就坐觀美國人內戰。倫敦政府幾次想要干預,因為內部爭論不休,耽擱了下來,不等他們下定決心,戰爭就已經落幕了。
“幹大事而惜身,見小利而忘義。”
說的就是拿破崙三世,光想要拿好處,又不想擔風險怎麼可能呢?
明知道前方有坑,這一次弗朗茨還是決定要跳。沒有辦法,兩全相害取其輕。
無論干涉能否成功,都會給美國帶去更大的損失,拖延他們的發展速度。
要是僥倖成功就賺大了,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,向心力本來就不強。統一戰爭不可能無限度的打下去,失敗兩三次過後,民眾就再也難以提起發動戰爭的勇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