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費斯拉夫中將更加著急。帶著一幫預備役上戰場也就算了,反正敵人更垃圾。
可是總部的命令要他將傷亡人數壓低在千人以內,這就為難他了。前面奧斯曼軍隊撤離了,直接接管地方基本上沒有啥傷亡,現在進攻貝爾格萊德不可能也不付出代價啊?
有點兒政治頭腦的費斯拉夫中將清楚,政府對這場戰爭並不熱衷,就連進攻貝爾格萊德命令都只有四個字——見機行事。
上面的大佬這麼做,顯然和政治有關。俄奧同盟,已經不在是一個秘密,關於盟約的內容大家眾說紛紜。
費斯拉夫猜測是國內不想讓俄國人攻克君士坦丁堡,又受限於盟約不得不支援俄國人戰鬥,這種情況下奧地利軍隊打醬油就說的過去了。
可是對他們這些軍人來說,就悲劇了。沒有戰爭,就沒有戰功。這種一槍不放,接受地盤兒的功勞,只能算是苦勞,加官晉爵還夠不上。
費斯拉夫問道:“貝爾格萊德的地形圖在這裡,敵人也不是傻子,防守的相當嚴密。
誰有辦法,可以在不付出大的人員傷亡情況下,拿下這座城市?”
一名青年軍官躍躍欲試的說:“司令官閣下,好辦法我沒有,笨辦法倒是有兩個,要不要試試?”
費斯拉夫露出了欣喜的笑容,說:“瓦西姆,只要能夠在降低傷亡的情況下奪下貝爾格萊德,那就是好辦法!”
“是,司令官!”
“貝爾格萊德地處蒂薩河和多瑙河支流交界處,我們只要在上游地區修築大壩蓄水,採用水攻就可以攻克這座城市。
不過貝爾格萊德地處潘諾尼亞平原,大水攻城會造成多大的破壞,難以估計。
第二個辦法,就是驅民入城,貝爾格萊德的守軍中有不少當地人。我們可以把士兵家屬,和傾向於奧斯曼帝國的人,全部趕到貝爾格萊德城下。
如果守軍放他們入城,這些人會加劇他們的糧食消耗量;如果守軍拒絕他們入城,那麼就驅趕這些人拿著木棍攻城,消耗敵人的彈藥。
不過這麼做的後患太大,戰後我們必須要封口。”瓦西姆說道
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,辦法是好辦法,就是太毒了一點兒。
用大水攻城影響範圍太大,損失無法控制;驅民入城,戰後封口實際上就是殺人滅口,只有這些當事人都死了,影響才可以降到最低。
猶豫了許久,費斯拉夫才緩緩的說:“向國內求援,讓政府派水利專家過來,我們要水淹貝爾格萊德。
驅民攻城就算了,國內還調集了大量的賑災糧過來,要是我們把人給禍害光了,這些糧食用來救濟誰?”
大水淹城費斯拉夫敢做,驅民攻城他還是下不了這個狠心,國內的救濟糧只是一個藉口。
現在塞爾維亞地區的青壯,都被奧斯曼人帶走了,想要武裝炮灰攻城都做不到。
用剩下的老弱病殘,這些人沒有武裝起來的價值,拿著木棍攻城這不是讓他們去死麼?真如瓦西姆所說的,只能消耗敵人的彈藥。
天知道要死多少人,才能夠把敵人的彈藥耗光。真要是幹了,戰後塞爾維亞地區,就要出現大量的無人村、無人鎮了。
攻克了貝爾格萊德後,還要進行大滅口,不殺的多瑙河變顏色,怕是難以結束。
貝爾格萊德內是肯定不會有活人的,抓來的炮灰也一個都活不了。費斯拉夫不是屠夫,還幹不出來這種事情來。
瓦西姆的提議在這個年代看來很正常,美國人正在屠殺印第安人,英國人在澳大利亞、紐西蘭大開殺戒,遠東的清政府正在和太平天國進行殺人比賽。
這次戰爭中的主角,毛熊和奧斯曼也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,殺良冒功可是他們軍功的主要來源之一。
他們大軍過境,時常會產生一些無人村。奧斯曼帝國這麼大片地盤,還能夠很好的控制人口增長,奧斯曼軍隊也是做出了傑出貢獻的。
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年代,被整肅過後的奧地利軍隊,簡直就是當中的一股清流。在近東戰爭中,以軍紀第一著稱。
有利有弊,費斯拉夫沒有驅民攻城,奧地利政府又運來了大量的賑災糧,塞爾維亞地區很快就穩定了下來。
儘管青壯數量稀少,奧地利政府還是採取以工代賑,招募當地的老弱病殘修補道路、恢復交通。
在施工過程中表現優異者,就有資格申請加入奧地利國籍。拿到奧地利國籍,才有資格當官。
這個時候,奧斯曼人跑路,原來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