弗朗茨的煩惱,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是體會不到了,如果他知道奧地利的計劃,就不用放棄塞爾維亞地區了。
實際上這次蘇丹政府放棄的地盤也不僅僅只是塞爾維亞地區,波黑地區也在放棄範圍之內。
理由非常的現實——守不住。
既然知道守不住,他們又何必要白白浪費兵力呢?奧斯曼政府做出了自認為正確的選擇,集中優勢兵力防禦俄國人進攻。
至於奧地利,佔領塞爾維亞和波黑過後,戰線拉的太長了,穩定後方都來不及,怎麼可能繼續進攻呢?
英法已經給奧斯曼政府做出了承諾:只要擊敗了俄國人,他們有把握在談判桌上,讓奧地利把吃下去的都吐出來。
這麼多的有利條件,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當然要集中兵力去和俄國人打了。
為了拖延奧地利軍隊的速度,奧斯曼軍隊在撤退的時候,還順帶破壞了沿途的道路、橋樑,燒燬了糧倉,徵集了大量的青壯離開。
……
君士坦丁堡
盯著牆上的大地圖,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嘆了一口氣,放棄祖宗基業他也不願意,可是現實不由人。
對於英法的承諾,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從來都沒有完全相信過,就比如說現在——英國人承諾的援軍就沒有足額抵達。
說好的八萬援軍,才過來了兩萬,剩下的部隊等他們擴軍過後再說吧,現在實在是拿不出來。
這是真的,英國陸軍確實派不出來這麼多援兵,倫敦政府這次的確不是有意坑隊友。
至於帕麥斯頓在巴黎談判中的承諾,不那樣說,怎麼能夠忽悠法國人出力呢?
沒看現在法軍,都被忽悠過來了麼?為了打出一個亮眼的成績,拿破崙三世派出都是精銳部隊,沒有拿新兵過來充數。
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平復了一下心情問道:“盟軍的營地都安排好了沒有?”
“都已經妥善安置了,我們已經疏散了周邊的居民,務必保證不出亂子。”國務大臣比薩拉邁哈麥德嚴肅的回答道
這個年代的英法軍隊,在本土的時候是軍紀嚴明,出了國那和土匪強盜也沒有什麼兩樣,搶劫也是他們的一項重要業務。
在第一批法國援兵抵達的時候,奧斯曼政府就吃了一次虧,現在自然要吸取教訓了。
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沒有鄙視英法軍隊軍紀的意思,實際上奧斯曼帝國的軍隊軍紀更加糟糕。英法聯軍至少在本土的時候還守規矩,奧斯曼軍隊在國內都是禍害。
只不過雙方的差異在於,奧斯曼軍隊蘇丹還可以約束,英法軍隊他根本就指揮不動。
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繼續問道:“英法還沒有商議好,由誰擔任聯軍總司令官麼?”
英法奧斯曼三國的聯合,和奧地利與俄國人的聯合不一樣,他們要相互配合作戰,那麼聯軍的指揮權就是一個大問題。
這個問題上,奧斯曼帝國本來是有發言權的,不過在保加利亞會戰失敗過後,這種話語權也就隨之消失了。
面對英法兩個大佬,蘇丹政府是一個都惹不起,乾脆來一個沉默是金。
英法幾百年的世仇,兩國民間的仇恨已經積累下來了,不是靠政府一道命令就能解開的。
法國人斷了英國人的大陸夢,英國人斷了法國人霸權夢。雙方爭鬥了幾百年,孰是孰非已經說不清楚了。
現在法國人認為:自家陸軍戰鬥力世界第一,理因獲得聯軍的最高指揮權。
拿破崙三世想要提高法國在世界上的地位,為自己撈取政治聲望,所以這個聯軍指揮權,法國人必須要爭。
英國人認為:自家是世界霸主,(儘管還沒有被公認)綜合國力世界第一,世界老大自然要有世界老大的派頭,英國人也不能夠放棄指揮權。
英國人不願意被法國人指揮,法國人也不願意被英國人指揮。不光高層是如此,下面計程車兵同樣是如此。
儘管大家是盟軍,可兩軍官兵就是互相看不順眼。橫眉冷對算是好的了,一言不合打架鬥毆,也是時有發生。
然後,蘇丹阿卜杜勒·邁吉德一世就頭疼了,兩個老大爭執不休,可是仗還要打啊!
俄國人停止了進攻,不是他們不打了,而是在為新的戰役做準備。一面抓緊時間運送戰略物資,一面讓休整部隊等待援軍。
“沒有,英法兩國代表仍然爭執不休。”外交大臣幅阿德苦笑著回答道
不是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