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在最近幾十年裡,普魯士王國都領土擴張了好幾倍,現在他們還想要統一德意志地區。
不管是不是妄想,我們都必須要打消他們的企圖。
還有我們的盟友俄羅斯帝國,我知道在這裡懷疑盟友是不道德的,可是俄國人的實力確實太強大了。
假如在某一天我們發生了利益衝突,奧地利帝國不能連一戰之力,都沒有吧?
在未來的國際變局中,要保障奧地利帝國的國防安全,我們的軍事實力必須要提高。
考慮到財政承受能力,繼續擴大現役部隊數量困難太大,我們認為在改組動員機制的同時,將預備役數量提升到兩百萬是一個合理的數字。”
“法國威脅論”、“普魯士威脅論”、“俄國威脅論”,一連丟擲了三大威脅,顯然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是做足了功課的。
財政大臣卡爾笑呵呵的說道:“陸軍部想要增加兩百萬預備役,我是全力支援的,只要不增加軍費開支就行了。”
不增加軍費開支,這怎麼可能呢?就算是預備役比現役部隊便宜的多,可是每年也必須要進行簡單軍事訓練啊?
奧地利的預備役和大多數國家一樣,都是由退役官兵組成。要提高這個數量也簡單,要麼擴大預備役的年限,要麼縮短現役士兵的服役時間。
想要把預備役數量提高到兩百萬,理論上是一點兒難度也沒有,除了需要錢外。
現在財神爺不給錢,那麼這份計劃不是扯淡麼?這個資金缺口可不是幾百萬,陸軍部東挪西湊就可以補齊,而是上千萬。
溫迪施格雷茨親王無奈的說:“卡爾先生,你不要開玩笑了。兩百萬預備役,這麼多人每年都要進行定期訓練,如果你們財政部不給錢,難道要我出去要飯?”
毫無疑問,軍方在這個時候丟擲擴大預備役數量的提議,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。
大量的外資湧入,1850年的奧地利已經出現了幾分繁榮的意思,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,就算很多企業是免稅的,同樣也給政府帶來了大量的稅收。
這並不矛盾,部分企業免稅並不意味著他們的上游原材料供應,和下游銷售渠道同樣也免稅。
儘管產業鏈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,不過確實已經出現了。一家工廠創造的效益,絕對不僅僅是限於工廠本身。
除了帶動上下游直接產業鏈外,還帶動了周邊的餐飲、服裝、副食品等配套產業的發展。
不管資本家們的投資是不是理性,帶動了奧地利經濟的高速增長,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
經濟高速增長意味著財政收入高速增長,政府有錢了大家才能出來搶預算,陸軍部只不過是胃口太大了一點兒。
財政大臣卡爾不為所動道:“把預備役擴充到兩百萬,也不可能一步就到位吧?
按照目前的情況,就算是每年增加二十萬預備役,減掉超齡人員,最後完成也是十年後的事情了。
你們的“大預備役戰略”預算,實際上可以砍掉後面的一個零,幾百萬盾你們自己擠一擠也就出來了。”
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燈,無論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怎麼掩蓋,這個弱點還是暴露了出來。
溫迪施格雷茨親王解釋道:“話不能這麼說,國際形勢錯綜複雜,一旦俄國人出手打破局勢,我們就必須要採取行動,儘可能的提高我們的軍事實力,才是保障奧地利帝國安全最有效的手段。
擴大預備役數量的辦法很多,不一定要等士兵退役後轉化,我們完全可以組織青壯進行一些簡單的軍事訓練。
戰爭爆發後,只需要一兩個月時間,他們就可以變成合格計程車兵,比單純的招募新兵從頭開始訓練要快的多。”
卡爾想了想說:“這個辦法不錯,可是花費太大了。俄國人就算動手了,戰爭也不會短時間內結束,奧斯曼帝國又不是紙糊的。
根據以往的經驗,最短也要打上兩三年,要是拖的時間長了,打個十年八年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到時候再用好了,放心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局,政府的重心都會轉向軍隊,你們想怎麼擴充都沒有問題。”
這種事情弗朗茨遇到的多了,基本上每年財政預算前都會出現,幾乎每次卡爾都是舌戰群英。
“好了,財政的問題年度預算還有時間,你們下去慢慢商議。先討論一下陸軍部提出了預備役計劃,有沒有可行性。”
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:“陛下,建立一支基數龐大的預備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