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魯士政府秘密接觸,俄奧密約的事情他們還不清楚。
就算是瓜分德意志地區訊息洩露了出去,只要我們死不承認,英法也不可能把我們怎麼樣。”
路易斯大公提議道:“陛下,如果我們現在做點什麼,借英國人的手把普魯士王國踢出局,會不會對我們更有利一些?”
可以吃獨食,為什麼要拿出來瓜分?
要是英法聯手逼迫,奧地利在下黑手,加上巴伐利亞這個二五仔,普魯士王國沒準真的會頂不住壓力。
這次俄國人肯定不會支援普魯士,沒有其他原因,偉大的沙皇陛下是記仇的。
以俄國官僚拍馬屁的屎尿性,多半會先把事情辦成了,然後再向尼古拉一世報捷。
具體情況,可以參考上一次聖誕獻禮,俄國代表就逼著普魯士政府在聖誕節前撤軍。
吃獨食自然是好了,只不過要做好被普魯士王國背後捅上一刀的準備。如果能把普魯士打壓下去,當然可以幹。
只要奧地利帝國再強大那麼一兩分,俄羅斯帝國也沒有真的墮落,那麼弗朗茨不介意吃一次獨食。
弗朗茨搖了搖頭說:“沒有那麼容易,在這種關鍵時刻,多一個朋友,比多一個敵人好。
奧地利吞併南德意志地區過後,我們的戰略目的就已經達到了,北部德意志邦國放棄,也就放棄了。
太過貪婪容易被噎著。我們的底牌是俄奧密約,可是俄國人未必有那麼可靠。
萬一到時候他們出工不出力,沒有壓制住普魯士王國,我們就要兩線作戰了。”
正常情況下,普魯士政府不會同意奧地利的分配方案,可是俄奧密約的訊息一旦亮出來,普魯士政府肯定會妥協。
這就是現實,那怕英法做出再多的許諾,也沒有任何作用。
誰讓普魯士王國和俄奧挨的太近呢?要是敢和英法攪和在一起,估計等不到英法的援兵,他們就要提前落幕了。
北歐三宮廷聯盟,實際上就是地緣政治決定的,奧地利和俄羅斯聯手了,普魯士王國不想陷入危險境地,只能加入這個聯盟中。
不然在俄奧密約締結過後,尼古拉一世的第一反應也不會是拉普魯士王國入盟,這不是大家的關係好,而是普魯士王國加入的可能性很大。
因為普丹戰爭,沙皇政府不得不暫時放棄這個誘人的打算,俄國人還是擔心普魯士政府會把訊息洩露出去。
如果不能打英法一個措手不及,俄國人的戰略是很難成功的。要是有英法輸血,奧斯曼帝國能夠爆發的戰鬥力,同樣不容小覷。
這也是奧地利政府西進戰略能夠成功的關鍵,畢竟他們是跟在俄國人後面動手,等英法組隊過去和俄國人pk開始,奧地利才會行動。
受益於維也納體系,法國人的軍事實力被大幅度削弱,現在他們的軍隊是不少,可是動員機制已經壞掉了。
為了避免歐洲各國的打壓,菲利普皇帝在本土放的軍隊都不多,更不用說儲備大量的預備役了。
法國人的現役陸軍也就三十多萬,一旦派出去十幾萬和俄國人幹仗,他們能夠干預奧地利的軍隊就不多了。
量產引起質變,奧地利只要準備的足夠充分,動員起來的軍隊足夠多,法國人要是干預,直接揍回去就行了。
法國人敗一次基本上就差不多了,到時候拿破崙三世在國內滅火都來不及,哪裡還顧得上奧地利?
至於普魯士王國,弗朗茨準備行動開始,先放五十萬軍隊在普奧邊界上,再用戰略物資誘惑俄國人,把東線的軍隊集中到普俄邊界。
要是奧地利吃獨食,沒準普魯士王國還會進行軍事冒險,來一次破斧成舟。可是現在弗朗茨也給他們留了一份好處,普魯士政府就只能妥協了。
大家都有家有業,執掌普魯士政府的又不是中二少年,怎麼可能盲目的冒險呢?
就算是激進派,估計也要選擇先吃掉北德意志地區再說。只要這個誘餌被吃下去,普魯士王國也就只能停下來消化戰果了。
……
本來就有有意和奧地利聯合的普魯士政府,自然不會拒絕奧地利政府的丟擲來的橄欖枝了。
事實證明,奧地利政府對於普魯士王國的判斷錯了,經歷了普丹戰爭的失敗過後,普魯士政府內部很多人對統一德意志的戰略喪失了信心。
這是小國的悲哀之處,承受不起失敗。失敗過後,大家的信心就沒了。
要知道普丹兩國停戰條約一簽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