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希望宗教信仰和他們一樣的奧地利能夠統一德意志地區。
歷史上馬克西米因為支援法蘭克福會議的憲法,主張將奧地利排斥在德意志地區之外,站在了民眾的對立面。為了穩定統治,1851年又轉為親奧。
無論是傾向於誰,巴伐利亞政府最高的追求還是建立奧普巴的三巨頭並立模式,顯然巴伐利亞王國的實力距離普奧太遠了,做不到這一點。
巴伐利亞王國向普魯士靠攏,這是奧地利西進派樂見其成的。對盟友下狠手,那個影響太壞了,奧地利政府也是要臉的。
如果不能下狠手的話,就算是奧地利統一了南德意志地區,這些邦國依然會獨立存在,會影響到奧地利的中央集權。
這些邦國主要就是巴伐利亞,別的小邦國都實力弱小,沒有了這個帶頭大哥,也不敢給中央政府添亂。
馬克西米一世這個作死的親普國王出現,無疑是給奧地利政府提供了一個兼併巴伐利亞王國的機會。
現在就要看他的表演,能不能給製造出一個,讓奧地利名正言順廢除巴伐利亞王室的藉口了。
奧地利首相辦公室中,費利克斯沉聲說道:“奧地利同巴伐利亞的盟友關係,已經成為了我們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阻礙。
解除這個盟約勢在必行,但是奧地利不能背盟,最好是讓巴伐利亞政府主動背叛。解除這個盟約的時間也必須要選擇好,早了不行、晚了也不行。”
這個度很難把握,如果盟友關係提前終止,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,那麼奧地利在德意志聯邦中的影響力將大受影響,神聖羅馬同盟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要是在奧地利發起統一戰爭時,雙方依然保持著盟友關係,搞不好馬克西米一世直接就宣佈巴伐利亞王國易幟了。
巴伐利亞誰當帶路黨都可以,唯獨讓國王當帶路黨不行,這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。
真要是發生了這種情況,奧地利政府就要哭了。
參考一下歷史上的德意志帝國,巴伐利亞王國保留獨立的政治權利,還可以自行招募軍隊。
拉著其它幾個邦國,在德意志帝國的最高權利機構聯邦議會上,還擁有著否決對他們不利條款的權利,中央政府拿他們這個國中之國根本就無可奈何。
梅特涅皺著眉頭說道:“藉口找一找總是會有的,問題是我們的計劃能成功麼?要是玩兒崩了,奧地利帝國的大好局面就沒有了。”
他不喜歡冒險,對俄奧密約也不認同。可是胳膊拗不過大腿,現在的奧地利政府中,已經不是他的一言堂了。
費利克斯想了想說:“梅特涅先生,奧地利統一南德意志地區的風險不在軍事上。
我們要是打著統一德國的旗號出兵,這些邦國軍隊倒戈的可能性非常大,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支援德意志統一的。
敵人兵無戰心,我們在軍事上失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。
真正風險來自於外交上,在這方面你最有發言權。
俄奧密約已經簽訂了,在沒有發生意外的情況下,俄國人會站在我們這邊。
英國人鞭長莫及,危險來自於兩個方向,西邊的法蘭西和北邊的普魯士,只要能夠搞定其中一家,我們就勝利了。
如果奧地利政府可以在其它地區做出讓步,你認為有沒有可能說服法國人支援我們?
不需要他們支援,只是讓法國政府預設就可以了。
甚至是讓法國政府內部搖擺不定,拖延一下他們的決策的時間,我們都可以聯合俄國人壓服普魯士!”
梅特涅陷入了沉思中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影響外交結果的因素有很多,必須要考慮周全,尤其是涉及到了國家命運的。
梅特涅想了想後,皺著眉頭說道:“在義大利地區大出血,承諾割讓萊茵河以西的全部領土,換取法國人支援我們的機率有三層,中立的可能性有六層。
至於拖延法國政府的決策時間,如果是現在的法國政府,就算是什麼都不做,他們也要爭議上幾個月。”
在他看來費利克斯這是走火入魔了,和法國人做鄰居很好麼?
未來奧地利大量的國防預算,都要花費在防備法國人身上,這也是俄國人放任奧地利吞併南德意志的原因。
況且,現在所謂的戰略預估根本就不靠譜,誰知道法國政府什麼時候又換了?
財政大臣卡爾不滿的說:“首相,這個問題能不能到了後面再討論,不要忘了我們現在的任務,在沒有理順國內之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