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誕節過後,奧地利政府下一個年度預算會議再次開始了。
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,各個部門的預算爭奪戰已經結束了,現在只是進行最後一輪的確定。
真要是把確定預算的問題拿到會議上來討論,估計最後這麼幾天時間,連稽核大家準備的專案資料都來不及了。
費利克斯首相向弗朗茨遞交了一份報告書,說道:“陛下,這是1850年的年度預算計劃,主要開支主要包括:軍費、政府行政、教育經費、土地贖買金、基礎設施建設、文化統一這六大項。
其中軍費開支,較之1849年下降了百分之27.%,而教育支出增長了百分之31%,文化推廣支出增長了32%,政府行政經費支出增長了9%,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增長了44.5%。”
總的來說,除了軍費下降了外,別的開支都大大增加了。土地贖買金例外,這玩意之前根本就沒有。
在開支增加的同時,政府財政收入也增加了,不然這份預算根本就不可能透過。
弗朗茨接過了預算報告,只是掃視了一眼預算匯總表。
軍費開支6156.84萬盾,其中海軍1065.23萬盾、陸軍5091.61萬盾。
戰爭已經結束了,1849年就完成了裁軍。到了1850年,軍費開支大幅度下降是正常的。
不過下降的只是陸軍軍費,海軍軍費較上一年度還增長了一百五十萬盾,看來政府中殖民派的力量壯大了。
教育經費6850.94萬盾,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支出4016.41萬盾、大學教育經費支出2056.32萬盾(含高校實驗室科研支出)、中學教育經費支出778.21萬盾;
教育開支費用,比弗朗茨估計的要低的多,一方面是義務教育還在普及當中,還沒有完成;另一方面是有條件的家庭,為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未來,選擇了教育條件更好的收費學校。
表面上看,教育部給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劃撥的教育經費都是一樣的,實際上義務教育學校還為學生們提供了免費三餐、校服、住宿。
一個孩子的的花銷不大,可是數量多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初步估計在這上面,就減少一千萬盾的開支。
基礎設施建設經費4820.38萬盾,其中包括鐵路建設撥款2015.2萬盾,戰後重建費用1541.6萬盾、城市基礎設施改造費用1026.32萬盾、其它……
這是沒有辦法的,有的鐵路完全沒有商業價值,可是卻擁有重要的軍事價值,還是必須要修。
後世還有人抨擊奧匈帝國的鐵路為了照顧軍事,影響到了商業。
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,這種鐵路就只能奧地利政府出錢修了,指望民間投資,估計下個世紀也開不了工。
好在這些鐵路並不長,一般都只有百八十公里,最長的也不超過四百公里,總里程加起來也不過兩三千公里。
修建完成過後,和奧地利的鐵路網一對接,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,把國內的軍隊投入到前線。
政府行政經費開支5328.21萬盾,其中企業管理行政開銷1126.1萬盾、政府機關行政經費4202.11萬盾;
看到了這裡,弗朗茨眉頭一皺,看來有必要讓國企進行獨自運營了。短期內合併到一起沒有問題,長期下去靠政府管理企業,遲早會和市場脫軌。
文化推廣經費2316.08萬盾,這是在為統一語言文字而努力。
因為奧地利政府的政策影響下,大家都知道學會了通用語言好找工作,在城市中推廣還比較順利,到了農村就麻煩了。
弗朗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,強迫是不可能的,那樣只會把事情搞的更糟糕。看樣子在這一代人統一語言文字是不可能了,只能在下一代完成。
國內所有學校,都被強制要求開設奧地利語課,現在還在對教師培訓,爭取早日取締地方方言。
沒錯,在奧地利的官方檔案上,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民族語言的字樣了,全國就一種語言——奧地利語,剩下的都是地區方言。
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從1850年開始,所有的中小學教師都必須要參加奧地利語考試,合格的薪水待遇提高一級,不合格的準備補考。
連續三年考核不及格的,就可以準備回家了。為了儘快推廣奧地利語,文化部、教育部都費盡了心思。
土地贖買金這個不用說,每年固定支出1.05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