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忘了,現在的奧地利已經不是曾經的奧地利了,作為一個半工業化國家,奧地利已經無法在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了。
最先倒黴的就是法國人,英國經濟危機爆發後,為了度過危機,英國資本家開始向海外傾銷物資,猝不及防的法國人成為了第一波受害者。
截止到了1848年,法國工業生產總量,下降了百分之五十。
德意志地區也不例外,因為工業實力薄弱,受到的衝擊也更大。
1847年冬,克萊費爾德8000臺織機中有3000臺停工,1848年上半年,科隆14家工廠中只有3家開工,埃爾富特的工業幾乎全軍覆沒。
奧地利的資本家們哭了,想要趁火打劫的貴族們也哭了,為了平息物價,維也納政府下調了進口關稅,大量英國廉價貨撲面而來,這個真的吼不住了。
哄抬物價也要錢啊,面對一個工業國的傾銷,奧地利的資本家們表示,他們不是傻子,腦袋靈光的資本家們在第一時間選擇了撤退。
1848年1月份,維也納除了糧食價格比較堅挺外,所有的工商業製品價格都發生了血崩,危機時刻大家自顧不暇,誰還顧得上別人啊?
跑得快的資本家,還可以利用時間差止損,跑得慢資本家,就直接被套牢了。
供大於求,維也納市場上的工商業產品售價,已經跌破了他們的生產成本價,哄抬物價的資本家和貴族們被迫忍痛割肉,
所有人都知道經濟危機來了,為了減少損失,資本家們紛紛開始裁員,更多資本家因為在這次危機中損失慘重,甚至乾脆關閉了工廠,維也納的失業人員急劇攀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