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蘇特不是搞經濟的,共和政府高層同樣也缺乏有經濟頭腦的主,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2億盾對匈牙利意味著什麼!
他們不知道,並不意味著在坐的眾人也不知道,銀行集團的代表豪威爾就質問道:
“科蘇特先生,你知道2億盾意味著什麼嘛?”
這個問題直接把科蘇特給問蒙了,他也想到過這些大貴族、大資本家會討價還價,卻沒有想到他們居然問這個問題。
從幣值上計算,1盾約合11.69克白銀,2億盾就是4676萬兩白銀,這個年代白銀還沒有貶值,摺合英鎊那也是兩千多萬。(金銀1:10左右)
而1847年奧地利的財政收入也不過1.55億盾(匈牙利除外),英國人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五千多萬英鎊。
革命前的匈牙利,財政收入能有一億盾就不錯了,共和政府建立過後,就花掉了一億盾的財富。
這些錢基本上都是甩賣大量的國有資產,加上政府徵的稅款得來的。(皇帝的財產和全民公有財產)
這個問題之前沒有人提出來,那是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,低價購買產業,誰也不會拒絕送上門的錢。
不知道也沒有關係,政客的第一要素就是臉皮厚,如果還要臉的話,就不要做政客了,尤其是共和制國家的政客。
“當然,2億盾確實是一個大數字,但是對在坐的各位來說,也不是拿不出來!”科蘇特淡定的回答道
確實,對在坐的眾人來說,不要說2億盾,就算是再增加個三五倍,他們一樣也出得起。
出得起和要拿出來,這完全是兩個概念,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錢往外掏,就算是利息再高,也架不住有借無還啊?
按照新政府的花錢速度,再多的錢也填不滿這個無底洞,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很多革命政府失敗的原因。
理想化的政府,想要做的事情太多,結果事情沒有做出名堂來,就先把國家給掏空了。
“科蘇特先生,你在學校的時候,經濟大概是不及格,麻煩你查一查匈牙利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一共有多少,再來回答這個問題!”豪威爾譏諷道
有多少財富,並不等於就有多少貨幣,實際上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也是有限制的,流通的貨幣多了會貶值的,流通的貨幣少了就會發生錢慌。
從經濟學的角度上,一下子從匈牙利抽調2億盾的貨幣,匈牙利就要爆發錢慌,接下來就是擠兌危機——銀行破產——金融危機爆發——大蕭條降臨。
這個年代不比後世,大家都玩信用貨幣,直接在銀行轉賬就可以了,購買債卷都要拿現金,這已經不是他們想不想出錢的問題,而是大家根本就不可能拿出來。
(資料:1848年奧地利國民總儲蓄為4800萬盾,聯合王國為2820萬英鎊,1英鎊≈9.6盾)
毫無疑問,科蘇特這次是丟人了,或者說他的團隊都是小白,犯了這麼明顯的錯誤。
當然犯過類似錯誤的人還有很多,這是嘴炮黨的共性,考慮問題的時候,往往非常的片面。
……
科蘇特還沒有能夠解決財政問題,戰爭就已經開始了。
1848年5月8日,克羅埃西亞行省的奧地利軍隊率先向匈牙利共和國發起了進攻。
5月9日,波西米亞和特蘭西瓦尼亞兩面的奧地利軍隊,同樣也向匈牙利共和國發起了進攻。
5月10日,阿爾布雷希特率領的平叛大軍抵達前線,奧匈戰爭全面打響。
添油戰術不存在的,這次科蘇特的預言應驗了,四路大軍同時發起進攻,如果加上後勤運輸部隊,總兵力真的突破了四十萬。
當然真正投入到進攻中的部隊,最多隻有一半,即便是如此匈牙利共和國也兜不住。
維也納
匈牙利戰場上是捷報平傳,在絕對的實力下,已經不是靠喊口號能夠扭轉不利局勢的。
為了保證勝利,弗朗茨還以全域性需要為由,調回了波西米亞軍隊總指揮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擔任陸軍大臣,換成了朱利葉斯擔任總司令官。
溫迪施格雷茨親王拿起了指揮棒,在牆上的一副地圖上,意氣風發的指指點點道:
“殿下,約西普·耶拉契奇總督率領的克羅埃西亞軍團,現在已經抵達巴拉頓湖,攻克了巴拉頓凱萊斯圖爾;
阿爾布雷希特將軍率領的奧地利軍團,正在進攻考普堡;
朱利葉斯將軍率領的波西米亞軍團,剛剛擊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