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頭了,不然讓毛熊的臉面往哪兒擱?
“殿下說的不錯,獨自吞併撒丁王國的風險太大了。看看普魯士就知道了,他們想要兼併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坦,現在就騎虎難下了。”費利克斯首相附和道
想了想腓特烈-威廉四世,弗朗茨的心情就要好多了。同樣是在磨刀霍霍準備宰羊,奧地利政府的外交上局面就要好太多了。
這次奧撒戰爭是撒丁王國主動發起戰爭的,撒丁王國自己理虧,所有戰爭責任只能自己抗,國際輿論大都傾向於奧地利。
這個年代義大利只是一個地名,沒有人承認過這是一個國家。所謂一統義大利地區,根本就不能拿來當發動戰爭的法理依據。
在國際社會看來,這場戰爭就是撒丁人發動的侵略戰爭,奧地利不需要承擔道義的責任。這也是英國人明明是支援撒丁王國的,卻沒有采取實際行動的原因。
德意志地區一樣只是一個地名,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坦兩個德意志公國,在外界看來和普魯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。
當然即便是有關係,大家也不會承認,不然的話那麼瑞士、荷蘭、比利時、盧森堡是不是也該屬於德意志的一員?
至少在法蘭克福會議上,這些地區和石勒蘇益格、荷爾斯坦兩個公國,都被認為是德意志的一部分。
法理依據不足,讓普魯士的軍事行動變得理不足氣不壯,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動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