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土波衝突還沒有解決,東亞地區又出事了。剛剛進行初步社會改革的日本政府,向外界露出了獠牙。
1875年5月,“雲揚”號等日本軍艦入侵朝鮮釜山,進行武力示威,腐朽無能的朝鮮王朝沒有第一時間組織反擊,反而寄希望於老大的干涉。
很不幸,隔壁的老大同樣腐朽了,正忙著內鬥,根本無暇顧及這點兒小事,這又進一步刺激到了日本政府的野心。
為了試探出了鄰居的底線,9月份日軍入侵江華島一帶,這次躲不過去了,朝鮮軍隊被迫進行抵抗。
在付出2人傷亡的代價後,日軍取得了戰役的勝利。在武力威脅下,朝鮮政府很快就認慫了。
(備註:朝鮮軍隊陣亡約35人)
具體經過,電報上沒有說明,弗朗茨也懶得深究。這種小孩子過家家的戰鬥,還是重新整理了他的三觀。
要知道朝鮮王國好歹也是一個人口過千萬、常備軍十幾二十萬的國家,居然在損失一個排的兵力過後就認慫了。
這簡直就是告訴大家,在東亞地區還有一頭肥羊,傻的連踢人都不會,快過來分它的肉。
要知道野心從來都是放縱出來的,現在的日本政府只是對外進行試探,還不是二十世紀中期那個目空一切,想要當球長的昭和政府。
奧地利進入遠東的時間太短,在東亞地區幾乎沒有利益,這則訊息在維也納政府也就是增加了一條笑料。
不過對別的歐洲列強來說就不一樣了,至少隔壁的俄羅斯帝國已經受到了刺激。如果不是普俄矛盾太深,沒準沙皇政府就調頭東顧了。
原時空毛熊轉向,就是被刺激出來的。西邊都是硬骨頭啃不動,東邊雖然遠了一點兒,但都是肥肉啊!
熊是要吃肉的,只有狗才會啃骨頭。這個選擇題很好做,全靠本能就夠了。
和原時空相比,現在國際局勢已經面目全非,歐洲大陸總體保持了穩定。
英法奧三足鼎立、普俄兩個次強又相互對立,再下面還有西班牙、北歐聯邦和德意志聯邦三個中等強國,這個格局可以說是英國人夢寐以求的。
任何一家想要打破平衡,都必須要承受多方壓力。各方實力達到了平衡,局勢自然就穩定了。
一旦歐洲各大殖民帝國之間的矛盾緩和,世界上其他獨立國家的壓力就大了,尤其是朝鮮王朝這種被視為“肥羊”的國家。
“你們怎麼看東亞變局,這會不會影響到世界局勢?”
沒有辦法,幾乎每個殖民帝國都在東亞插了一腳。原本日本也是大家盯上的肥羊,猛然間大家突然發現這隻羊居然進化成了狼,還跳出來和大家搶肉了。
利益就那麼多,你拿多了我就拿少了,多一個來分,對大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。
外交大臣韋森貝格:“陛下,日本不足為慮。他們小打小鬧也就罷了,一旦鬧過了頭,英法就會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規矩。
我們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南洋地區,日本人現在只能在家門口晃悠,南洋地區根本就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。
況且,各國和他們簽訂的不平等條約,也是制約他們發展的枷鎖。不擺脫枷鎖,他們用來都發展不起來。
光處理這些問題,恐怕就需要數十年功夫。想要真正強大起來,日本人要走的路還很長。
明治維新口號喊得響亮,除了訓練出了一支戰鬥力二三流的軍隊外,我沒有看出有什麼成果。
日本人這次成功,充滿了偶然性,如果不是隔壁的遠東帝國忙著內鬥,根本就沒有他們施展的機會。”
“輕視”這是歐洲社會對日本的普遍看法,這年頭還流行“白人至上論”,有色人種天然受歧視。
就連白人內部同樣分著三六九等,地域歧視、民族歧視、國家歧視……
比如說:西歐的看不起中歐的,中歐的看不起東歐的,歐洲的一起看不起海外的。
大統一理論為什麼能夠在德意志地區傳開?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意志民眾只能算二等人,大家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。
具體表現看19世紀美國就知道,同樣是外來移民,德意志地區移民就受到了歧視,和愛爾蘭人、義大利人、東歐移民一樣都處於社會底層。
原時空這一局面,一直持續到德國統一後,才得以改善。
現在的情況變化更快一些,隨著奧地利的復興,德意志民族的國際地位隨之水漲船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