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不服麼,所有的物資包括飲用水,都是從士兵們家鄉運的,所以成本自然高了一點點。”
眾人紛紛翻白眼,物資都從士兵家鄉運。不要說士兵了,就算是軍官也沒有這待遇。
況且,以這個年代的交通,就算是有人真的去運,在半路上蔬菜、水果也都爛掉了。
英國外交大臣麥克林侯爵眉頭一皺,把話題拉了回來:“公使閣下,貴國海軍封鎖了東地中海,現在大家同奧斯曼帝國的貿易已經停滯,停戰期間能否先恢復商路?
奧斯曼國內的情況非常糟糕,尤其是糧食問題迫在眉睫,每天都有人間慘劇在不斷上演。”
“解除封鎖”才是問題的核心,至於軍費開銷的問題,等停戰過後慢慢扯皮好了。隨便奧地利人怎麼漫天要價,反正奧斯曼帝國都沒錢。
就算是簽訂了天價賠償條約,一句話沒錢就夠了。
英國人可沒有準備幫奧斯曼帝國掏錢,奧地利人想從窮得財政崩潰的蘇丹政府身上獲得賠款,那就是在做夢。
相比之下,解除封鎖就重要的多了。奧斯曼帝國難民遍地都是,要是沒有物資進入,誰知道蘇丹政府能夠堅持幾天?
胡梅爾搖了搖頭:“不行,封鎖海岸線主要是為了大家的安全,現在奧斯曼帝國港口周邊我們投放了大量的水雷,沒有辦法保證船舶的安全。
如果奧斯曼帝國缺糧,或者是其它物資,都可以和我們溝通,我們可以低價出售一批農產品給他們應急。”
放開封鎖,不是給機會讓奧斯曼帝國恢復元氣麼?蘇丹政府的人海戰術,沒有發揚光大,最大的問題就是武器裝備不足。
以英國人的作風,開啟軍火倉庫賣一批老古董給奧斯曼帝國,增加談判難度,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。
胡梅爾公使承諾的低價出售物資,就是一個笑話。從正在交戰的敵人手中買物資,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別的不說,蘇丹政府現在缺軍火,維也納政府肯賣麼?
好吧,這個問題真說不準。如果價格足夠高,沒準維也納政府也會賣。誰讓在小亞細亞半島苦戰的是俄國人呢?
麥克林侯爵沒有在解除封鎖問題上深入糾纏,儘管他可以確定奧地利人沒有四處丟水雷,但是隻要商船過去了就一定會觸雷。
這已經有不信邪的資本家嘗試過了,除了極少數運氣好躲過一劫發了財,剩下的都進入大海餵了魚。
究竟是不是碰到了水雷,這個問題就沒人知道了。反正是船毀人亡,怎麼毀的並不重要。
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後,停戰期限被延長到一個月。同時胡梅爾公使還承諾低價出售一萬噸糧食給奧斯曼帝國救濟,免得再出現人道主義危機。
這是真的低價,比國際糧食價格低百分之十。當然了,糧食價格可以降,運費價格萬萬不能省的。
戰爭時期,大家冒著生命危機運輸糧食,運費怎麼能省呢?不在正常水平上增加幾十倍,那就不符合商業規則。
……
胡梅爾:“我們的要求不高,發動這次戰爭的目標,只是為了收復耶路撒冷故土。
只要貴國歸還耶路撒冷王國,並且賠償這麼多年來,給我們造成的損失,就可以結束這場戰爭。
從1517年開始計算,截止到現在共計是357年,按照每年100萬神盾計算,一共是3.57億神盾。
在這357年裡,累計起來至少有300多萬民眾死於貴國手中,撫卹金按每人600神盾計算,共計上1.8億神盾。
貴國佔領耶路撒冷前,這裡是一片沃土,現在變成了一片大沙漠,對地理環境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,需要……”
等胡梅爾把條件一說出來,所有人都傻眼了。這麼計算賠償,賣掉奧斯曼帝國都賠不起。
不出所料,最後出現的數字是到達了驚人的30.62億神盾。或許意識到有些過分,胡梅爾主動摸去了零頭,只要求30億神盾的賠款。
所有人都清楚,這不是為了要賠償,奧斯曼帝國也賠不出錢來,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割地。大家還是被胡梅爾公使的驚人操作驚呆了。
奧斯曼帝國外交大臣阿爾比亞奇當即反駁道:“公使閣下,賬不能這麼算。耶路撒冷不是我們從貴國手中奪取的,我們之間不存在所謂賠償責任。”
耶路撒冷王冠落入哈布斯堡王朝還不到三百年,至始至終哈布斯堡家族都沒有統治過耶路撒冷。奧地利就更不用說了,雙方不存在所謂的主權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