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問題。
格爾斯頓首相揉了揉額頭,無奈的說道:“不管怎麼說,奧斯曼帝國都必須要保下來,要不然我們就成笑話了。
現在的國際局勢非常不妙,我們必須要採取靈活的外交手段保住奧斯曼帝國,不能讓局勢失控下去。”
沒有辦法,現在法國人不給力。巴黎政府內鬥嚴重,等他們做出了決定,奧斯曼帝國都成歷史了。
沒有法國人參與,倫敦政府就算是想要武力干涉也做不到。
皇家海軍固然強大,可是要讓他們派主力艦隊深入地中海,倫敦政府也會慫。
這不是單純看軍艦多少的問題,還要考慮能夠投放出去力量。
皇家海軍要是集中起來,進出地中海當然沒有危險。法奧兩國在地中海軍艦加起來,也未必能留下他們,自然不會鋌而走險。
實際上,這是不可能的。作為殖民帝國軍艦必然會分散駐守,英國人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,最多也就一半的艦隊。
英法仇恨可不淺,法國海軍又是坐二望一。就這麼送上門去,誰能夠保證法奧兩國不會聯手,把他們從海上霸主位置上拉下來呢?
要知道地中海不同於大西洋,一旦被堵住了那就出不去了。在別的地方就算是海戰吃了虧,也可以跑路。
海戰只要不是被包圍了、或或者是軍艦效能差距懸殊,很少有被全殲的,茫茫大海可不是那麼好追的。
地中海是一個例外,英國人在地中海的港口就那麼幾個,還不怎麼保險。
真要是翻了臉,等皇家海軍只要深入東地中海,法國人就可以斷掉他們的退路。
只要蘇伊士運河一關閉,再拿下馬耳他島,皇家海軍就被困在裡面了。不是衝不衝得出去的問題,而是後勤物資補給該怎麼辦?
這個年代軍艦續航能力可沒有後世那麼強,從東地中海到跑回英國本土,直線距離都有幾千公里,實際航線距離更遠。
大部分軍艦攜帶的燃煤都是不夠的,必須要進行補給,才能夠順利返航。
沿途還有法奧海軍攔截,只能開足馬力跑,換風帆也要看風向。何況很多軍艦都放棄風帆動力,都沒這個選項。
法奧海軍都不需要和他們決戰,只是襲擊補給船就行了。或是斷掉燃煤補給,或是消耗的彈藥,都可以達到目的。
更何況這個年代的蒸汽機效能,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開足馬力的,馬力全開跑上一次,都要進行一次檢修。
沿途沒有港口停泊檢修,可以說只要第一時間沒跑出去,那就跑不出去了。喪失了後勤的海軍,根本就不具備持久作戰能力。
這年頭沒有無線電臺,海上漂泊失聯十天半個月,那是常有的事情。只要法奧兩國封鎖訊息,可能這邊都打完了,倫敦政府都收不到訊息。
當然,這其中運氣成分很重要。如果運氣好,比如說遇到大霧天氣,躲過了攔截艦隊,攜帶的補給船又足夠多,又沒有觸礁,還是有可能跑出去的。
至於擊潰敵軍攔截,強行衝出包圍圈,想想就行了。打贏或許不難,問題是打贏過後,補給船還剩下多少?
自身有沒有受傷,敵人的主力艦隊有沒有追來?要進行主力決戰,一半皇家海軍肯定是打不贏的。
沒有足夠的把握,英國人肯定不會賭人品,奧斯曼帝國還不值得他們冒險。成功了不一定能夠達到目的,失敗了就賠大發了。
現在已經進入鐵甲艦時代,不是風帆戰艦那麼容易補充。皇家海軍只要一次大敗,海上霸主之位就會被動搖,英國人輸不起。
世界老大就是這麼拉仇恨,一旦露出破綻,就算群狼食虎的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