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額的軍事開銷,擠佔了本該用於民生的資金。因為債務的緣故,普魯士民眾不得不承擔高額的稅收。
對很多人來說,只要統治者還是自己人,能夠保障大家的利益,並且政治上不會受到歧視,那麼何必要跟著普魯士王國走到黑呢?
民族主義的崛起,已經影響到了很多人。這些年普魯士王國一直在玩兒去德意志化,但是處在德意志國家包圍的萊茵蘭地區,卻是影響最小的。
“大普魯士思想”實際上也是德意志大統一思想的變種,只不過要統一的地方不一樣,文化傳統上依舊是一脈相承。
奧地利敢喊出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口號,那是建立在實力上的,就算是維也納政府不喊,各國的警惕之心也不會減弱。
換了普魯士王國就不一樣了,柏林政府要是不把目標轉移,選擇和奧地利的德意志統一戰略一樣,誰知道最後會不會被奧地利用政治手段給吞併了?
很多人都知道,哈布斯堡王朝的軍事能力不咋地,歷代帝王廟的天賦都點在了政治外交上。
翻開歷史書就知道,哈布斯堡王朝幾乎每一次擴張,都是政治外交成功的,反倒是採用武力開疆擴土的戰果很少。
對別的歐洲國家來說,奧地利的威脅比不上武力見長的法蘭西;但是對德意志地區國家來說,民族主義崛起後,最大的威脅就變成了擅長政治外交的奧地利。
政府高層知道是怎麼回事,但是底層民眾可想不到那麼多,包括大部分基層官員都沒有那麼深遠的目光。
安德里亞說得再好聽,放棄萊茵蘭地區,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是不能改變的事實。
愛國思想大家都有,愛的是哪個國家就很難說了。
包括現在普魯士王國內部都有理想主義者認為:德意志聯邦應該團結起來,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,主宰這個世界。
弗朗茨搗鼓的德意志統一委員會,為這一思想奠定了理論基礎。旗下還有德意志統一日報,向德意志地區傳播大統一思想。
這種報紙自然是被柏林政府禁止傳播的,報社大本營在法蘭克福,不歸柏林政府管,暗地裡夾帶幾張報紙過來還是少不了的。
反正能忽悠一個算一個,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理想主義者。政府越是禁止,感興趣的中二少年就越多。
有時候資料也會騙人,按照德意志統一組織的宣傳,只要普魯士王國、德意志聯邦帝國和新神聖羅馬帝國一合併,大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立即就是世界第一帝國。
紙面上還真像那麼回事,實際上政客們都清楚,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真要是合併了,這個新生帝國不是變強大了,反而先陷入了內交外困的境地。
內部權利紛爭不斷,外部還要遭到歐洲各國敵視,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可能會被大家群毆一頓,然後土崩瓦解。
不管怎麼說理想主義者們還是信了,這些人時常發表類似觀點,又影響了不少人,不少民眾都認為德意志各邦國是自己人。
這對搬遷工作來說非常的不利,就如同當年搬遷西里西亞的時候,就有不少人選擇留下。
魯爾區的情況還更加嚴重,當地很多資本家想走也走不了,廠房、機械裝置可以搬家,但工業原材料搬不了家。
其中鋼鐵企產業最為明顯,不是每一個地區都有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。為了自身利益,他們只能留下來。
這些人不肯走,自然也會挽留工人、技術人員留下,要不然誰給他們幹活呢?
作為普魯士王國資產階級實力最強大的地區,想要搬遷可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。安德里亞已經感受到了壓力,看手下這幫人的反應,就知道事情麻煩了。
當即一拍桌子,質問道:“怎麼不說話?平常時期你們不都是很能幹麼,到了關鍵時刻一個個都啞巴了?”
一名老者將手中的水杯往桌子上一放,沒好氣的回答道:“市長閣下,你讓我們怎麼說?作為一群被拋棄的人,我們難道連沉默的資格都沒有麼?”
魯爾區是普魯士王國最大的工業區,作為魯爾區的管理者,安德里亞還兼任博特羅普市市長。
“安德魯先生,我知道政府這次決定損害了你們的利益,但是為了這個國家,我們沒得選擇。
現在時間緊迫,我不管你們想不想得通,都必須要給我打氣精神來,完美的完成國內部署的任務。
柏林政府已經下令,整個萊茵蘭地區都將進入軍管狀態,你們的任務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,並且組織相關人員有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