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蘭王位選舉在即,不甘心就此喪失權力的波蘭共和派,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。
華沙,首相官邸內東布羅夫斯基召集共和派高層開會。如果有人注意觀察的話,就會發現參加會議的人多是政府官員,而軍方將領卻寥寥無幾。
沒有辦法,波蘭獨立運動畢竟是外力催生成功的,領導起義的軍事人員幾乎都是列強培養起來的,真正屬於革命黨力量有限。
如果只是這也不算啥,革命黨都建立了合法政府,把這些人拉攏過來問題也不大。
遺憾的波蘭政府受法國思想影響嚴重,想當然的認為軍隊就應該聽政府的,在政府權利構架中軍隊的地位被壓得很低。
和平年代這當然沒問題,軍隊不干涉政治,正常國家都是如此。悲劇的是波蘭並不是正常國家,雖然獨立了,但是戰爭威脅時刻存在著。
這種情況下,國家圍繞著軍隊轉,盡最大努力發展軍隊,才是最佳選擇,比如說:隔壁的普魯士王國,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物件。
顯然,眼高手低的革命黨人沒有想那麼多,一朝大權在握,就得意忘形了。
在政府高層看來,這支充滿著列強背景的軍隊不可靠,想當然的要將軍方高層全部換成自己人。
軍隊是推崇強者的地方,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,怎麼可能獲得大家的擁護呢?
波蘭政府的做法,自然是遭到了軍方的抵制,雙方的關係鬧得非常糟糕。政府任命的高層將領沒人買賬,很多時候都被架空了。
這種行為在波蘭政府看來就是軍閥化的表現,為此政府也開始另起爐灶,在革命黨武裝的基礎上,建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軍隊。
軍隊是吞金獸,建立新的軍隊自然要擠佔原來部隊的軍費,這無疑是加劇了雙方的矛盾。
既然政府這麼討厭,當然要搞掉他們了。恰好這個時候普魯士人伸出了橄欖枝,在利益的推動下雙方一拍即合,波蘭軍隊中很多人就這麼倒向了普魯士王國。
東布羅夫斯基首相:“諸位,目前國內的局勢非常糟糕,國王選舉就在下個月進行,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的話,偉大的波蘭就要被普魯士給吞併了。
大家有什麼想法,現在都暢所欲言。今天我們要為波蘭尋找一條生路,絕對不能讓普魯士人的野心得逞。”
柏林政府想要吞併波蘭的事情根本就保不了密,任何秘密只要參與的人多了,就不在是秘密。
這些年來,波蘭政府一直都在為擺脫普魯士影響而努力。只是他們的手段不夠,很多時候都把事情搞得一團糟。
外交大臣瓦·符盧勃列夫斯基:“外交部已經和歐洲各國接觸過了,目前的情況不是很樂觀。
拿破崙三世剛死,法國還在進行權利交接,現在巴黎政府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。在外交上支援我們沒有問題,直接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不大。
前不久鬧出來的外交烏龍,我們狠狠的得罪了奧地利。維也納政府不想看到普魯士吞併波蘭,同樣也不想看到我們繼續主政波蘭。
如果普魯士人肯花大代價,法奧兩國都有可能會中立。唯一的好訊息是英國人會支援我們,他們不想看到歐洲大陸繼續兼併下去。”
沒有提剩下的國家,那是別的國家都沒有實力干涉。有實力干涉的俄羅斯帝國,偏偏大家又是敵人。
作為政客不在乎和敵人聯手,但政治後果也是需要考慮的。勾搭俄國人的政治影響太壞,他們承受不起。甚至沙皇政府出手干預,幫倒忙的可能性還會更大。
財政大臣巴德列夫斯基:“英國人的支援未必有用,海上是他們的天下,但是歐洲大陸還輪不到他們做主。
除非法奧兩國之一也支援我們,不然普魯士人要是強行動手,我們根本就抵擋不住。
要知道國內那幫軍閥早就和他們勾搭上了,一旦動用武力我們會輸得很慘。”
波蘭王國的家底不厚實,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,共和派一系的軍隊也不過只有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,佔據了波蘭軍隊總量的三成。
猶豫了片刻功夫後,東布羅夫斯基首相做出了決定:“那就不讓威廉一世當選,只要選出來的國王是其他人,普魯士人的計劃就無法繼續下去。
我不相信普魯士人還敢出兵直接吞併我們,對這種事情,歐洲各國都不可能無動於衷。
尤其那些小國,如果他們不想有一天被人吞併,這個時候就必須支援我們。一家兩家或許不起眼,要是大家聯合了起來,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