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7章 戰地記者(2 / 3)

小說:神聖羅馬帝國 作者:新海月1

暗子挖出來後再一網打盡。”

停頓了一下,費斯拉夫又搖了搖頭:“算了,不要查了。貼出告示,從現在開始:凡是給奧斯曼帝國提供任何幫助的人,都將被按通敵罪處理。

具體的不用說明,等記者們走了過後,我們再慢慢和他們算帳。”

青年軍官欲言又止,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來。奧斯曼帝國在這裡經營了幾百年,統治早已根深蒂固,就算是被奧地利軍隊摧毀了統治,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清除影響力的。

有人心向蘇丹政府,替守軍運送物資再正常不過了。不過這種偷偷摸摸的運送,每天能夠送多少?

對城內的十幾萬人來說,這些東西完全是杯水車薪。況且,城外還有從四面八方趕來保衛聖地的熱心教眾,這些人也是需要吃飯的。

費斯拉夫大概明白了維也納政府的意思,上面根本就不急著收復耶路撒冷。總參謀部還下令耶路撒冷未收復前,不得孤軍深入,就差明說讓他拖延時間慢慢打。

這種情況下,當鹹魚就好。戰爭要為政治服務,既然政治上需要拖延時間,那麼就讓戰爭持續下去好了。

要不然的話,現在他早就命令部隊越過耶路撒冷,向約旦地區進軍了。現在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部隊大都集中在耶路撒冷,根本擋不住奧地利軍隊的兵鋒。

因為記者的關係,就連奧斯曼帝國地方上的勢力,費斯拉夫中將都沒有動手清理。

明知道有人通敵,費斯拉夫都懶得派人去查。不是他消極怠工,而是根本就沒必要浪費精力。

為了防止聖地沙漠化,維也納政府已經派出了地質、水文專家,對中東地區的水土、自然環境進行評估,全程還有記者跟隨記錄。

目前收集到的資料非常不樂觀,中東地區土地開墾過度,水土流失嚴重、沙漠化嚴重,當地土地有必要進行全面休耕。

按照專家們的說法,中東地區需要進行至少二十年以上的休耕,才能夠恢復當地的生態。

這個問題已經在歐洲大陸鬧得沸沸揚揚,大家紛紛譴責奧斯曼人貪婪無度,不計後果的對大自然進行索取。

如果不出意外,戰後的奧屬中東就會實施長達二十年的土地休耕計劃。二十年不得耕種,不得發展畜牧業,當地人肯定要離開。

按照之前的慣例,這些人肯定是要遣返奧斯曼人回國。聽起來似乎很不錯,都可以平安回國了,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簡單,蘇丹政府有能力安置這麼多人麼?

尤其是對當地的既得利益者來說,土地、財產全部都是歸零了,需要一切從頭開始。

這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奧斯曼帝國階級早已固化,想要分蛋糕在不斷增加,蛋糕卻在不斷的縮水,未來的蘇丹政府肯定很熱鬧。

現在能夠拿出錢糧支援耶路撒冷守軍的,不要想也是當地的豪門貴族,戰後遣返都淪為了破產的破落戶。

這個心裡落差,恐怕比殺了他們還難受。就算是內心強大,接受了現實,這些傢伙那也是蘇丹政府的麻煩。既然如此,費斯拉夫何必要髒手呢?

……

記者專屬營地內,戰地記者布拉德報怨道:“這該死的鬼天氣,簡直是要熱死人。要早知道這樣,我就不過來了。”

布拉德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,幾乎哪裡有戰爭,哪裡就有他的身影。這次是接受倫敦日報的委託,他才過來的。

當然,想來耶路撒冷朝聖也是一方面因素。然而計劃沒有變化,一路勢如破竹的奧地利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外止步了。

停下來的原因是:戰場上槍炮無眼,擔心給打壞了聖地。

這個解釋令人抓狂,但又是政治正確。耶路撒冷的獨特宗教地位,虔誠的信徒自然不能在這裡放開手腳開打。

中東地區的氣溫那是一個高,普通人根本就受不了。最近一段時間,奧地利軍隊非戰鬥減員,都超過了兩位數。

士兵們撐不住,隨軍的記者也好不到哪裡去。奧地利軍隊可不養大爺,自然不可能專門製造冰塊給他們降溫。

同住一頂帳篷的搭檔亨利開玩笑道:“現在離開也還來得及,奧地利每週都有運送物資的補給船過來,他們不會介意多帶你一個人。”

布拉德臉色大變,戰地報道半途而廢可是非常丟臉的,這關係到他的職業操守。

“滾!老子可不是臨陣退縮的人,你休想獨享報道這次戰爭的榮耀。這可是收復聖地,機會就這麼一次,錯過了我非得後悔終身。”

戰地記者

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,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
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Copyright © 2025 https://www.kanshuwo.tw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