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更高了。
沒有人想要被邊緣化,無論是為了政治上的話語權,還是為了家族的發展,北部地區的貴族都迫切需要拿到更多的封地。
在危機意識的驅使下,出現幾個小邦國君主,也就不奇怪了。
名義上神羅各邦國地位都是平等的,可實際操作中卻是兩碼事。很多小邦國除了邦國的名頭,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治市。
對普通民眾來說,邦國和自治市也沒有多少差別,反正都是高度自治,但是對邦國君主來說就不一樣了。
現在他們在帝國議會中還有一票,可是在帝國中沒有足夠的影響力,未來他們還能夠保住那一票麼?
在神羅的歷史上,連選帝侯席位都能夠易主,帝國議會的席位自然也是可以變化的。
不想沒落下去,那就必須要增強自身實力。歐洲地區的領土想要擴張,除非是複製下半身堡的套路,聯姻恰好遇上親家絕嗣。
那種機率實在是太低了,不比買彩票的機率大多少,除非是運氣爆棚。
與其賭這種小機率事件,還不如去開擴更加容易。制度再怎麼完善,也躲不過人情世故。
同樣的軍功,落到不同的人頭上,最終獲得的收益也不一樣。
憑藉帝國議會中的那一票,這些邦國君主只要過去刷點兒軍功當門票,剩下的靠內幕交易就可以搞定了。
政治是利益,同樣也是人情世故。神聖羅馬帝國不僅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,同樣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脈關係網給拉起來的。
在這個問題上,弗朗茨看得非常透徹。皇帝從來都不是好當的,該堅持的原則必須堅持,能夠圓滑的地方也必須要圓滑。
作為一名合格的君主,可以沒有高超的智商,但是情商絕對不能低。要不然光協調關係,就能把人搞崩潰。
坦率的說,在這方面弗朗茨都是有所欠缺的。只不過他的運氣好,趕上了封建帝制的末班車。
未來就不行了,伴隨著時代的發展,君主再想一言九鼎幾乎是不可能的,更多的時候都需要協調各方關係。
這麼多人都去搶摩洛哥,顯然不可能都有收穫。何況購買摩洛哥地區的錢還是中央政府出的,拿出來分封的土地也要縮水。
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維也納政府大概是沒有機會出兵了。
如何分配各方利益,就成為了一個挑戰。毫無疑問,這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,成為了腓特烈的又一大考驗。
這還不是最難的,更麻煩的是維也納政府要換屆了。原有的政府班子成員,一個個都七老八十了,工作精力早就不能滿足需求。
留著他們到現在,可不僅僅是因為弗朗茨念舊,更重要的還是權力交替。
“一朝天子一朝臣”,或許說得絕對了一點兒,但是不得不承認古人的話,還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歐洲這種情況,雖然不怎麼明顯,但影響還是有的。
眼瞅著世界霸權之爭,就要進入到最後階段。從目前雙方的實力對比來看,神羅的勝算高達九成。
可以說無論誰上去,都能夠從中撈取大量的聲望。憑藉這筆政治聲望,只要當事人不作死,連任幾乎是必然的。
弗朗茨在位的時候,下面的大臣聲望高自然不是問題,反正再高也越不過他這個老皇帝。
擱在腓特烈身上就不行了。看看現在的政府就知道,下面的大臣一個個都是功勳卓著,作為攝政皇儲的腓特烈,遇到他們一樣要保持足夠的尊重。
沒有鬧出么蛾子,一方面是這些人都老了,不想繼續折騰;另一方面則是弗朗茨還活著,輪不到他們放肆。
這年頭的人均壽命都不到五十歲,要是換屆肯定要上一批年輕的,再找七老八十的放在上面,明顯是不現實的。
說句不好聽的,要是遇到一幫老傢伙,皇帝說話都不敢太重了。萬一不小心刺激了他們,送走了其中一位或幾位,那就一場政治災難。
神羅的政治體制,就決定了換政府的頻率不可能太高。四五十歲的內閣官員只要做出了成績,連任幾乎是百分百的。
儘管弗朗茨的身體還好,但是也不敢保證,再熬過新一代的政府高層。
為了避免主弱臣強的情況出現,弗朗茨才挽留了這幫老臣,為腓特烈創造了現在這個機會。
皇儲全權攝政,自然也包括內閣官員任命。人事任命都交給了腓特烈,要是連自己任命的人都壓不住,那就真說不過去了。
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