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宴會很是熱鬧,雖然接待規格不高,但勝在實惠。
為了歡迎這新來的兩千勞工,奧特萊斯子爵非常爽快的宰殺了50頭牛、100只羊、以及若干只雞,外加廚師精心準備麵包和蔬菜。
沒辦法,人多胃口大。作為一名好領主,這種大型宴會奧特萊斯自然要邀請全體領民一起參加了。
別看50頭牛似乎很多,但19世紀非洲的牛都是純天然餵養,個頭本來就不大,又不是後世人工改造的肉牛,出肉率自然高不到哪裡去。
每人一份牛排,50頭牛就消耗一空了。至於100只羊只是為了燉湯的,要是做烤肉明顯不夠分。相比之下,雞肉供應就充足的多了。
當然,肉在歐洲算不上什麼奢侈品。尤其是奧屬非洲開闢過後,肉製品價格更是一跌再跌。
非洲大陸地廣人稀,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利基礎。以奧特萊斯的領地為例,七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不過一萬出頭。
除去老人孩子後,青壯勞動力不過五六千,這麼多的土地肯定耕種不過來,發展畜牧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對擁有足夠土地的貴族領主來說,純吃草的就能長大的牛羊養殖成本真不高。你養我也養,養得人多了價格自然就下去了。
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餐桌上的全是白麵包,不加任何雜質的那種。對吃慣了板磚黑麵包的勞工來說,帶來的衝擊就大得去了。
歐洲大陸自然是有白麵包的,只不過因為小麥的生產成本比黑麥高,連帶著白麵包的價格也水漲船高,成為了有錢人的標配。
普普通通的一次歡迎宴會,領主拿出來居然全是白麵包,這就超出了眾人的認知。
很多人望著眼前的白麵包,遲遲不敢下手,生怕是廚師搞錯了,端錯了食物。見周邊所有人拿到的都是白麵包,這才確定不是廚師搞錯了。
美麗的誤會,給這次宴會憑添了幾分談資。這只是剛到非洲的人,才會有這種感覺,待得久了就不會這樣大驚下怪了。
沒有別的原因,問題的核心在於黑麥喜寒,生長在溫寒帶地區。非洲大陸就像一個大火爐,黑麥縱使再高產種不活也是白搭。
相比之下,小麥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就沒那麼苛刻了,適應於多種氣候,自然成為了餐桌上的主食。
看不限量供應的雞肉就知道,奧特萊斯子爵是一位不缺糧食的主。事實上,非洲大陸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領主都遇到過糧食產能過剩的問題。
受非洲本土化協定的限制,海外領主不能將糧食銷售到歐洲大陸衝擊糧價,直接斷了大家糧食出口的念想。
不過,這個世界上只有因缺糧被餓死的,還沒有糧食產能過剩被撐死的。
糧食產能過剩,顯然嚇不到精明的貴族集團。最初大家是削減糧食產能,改種經濟作物。
後來大家發現經濟作物收益極不穩定,去年一個價、今年一個價,明年就有可能爛地裡。收益雖高,但是抗風險能力太弱了。
很快又有人想到了新的辦法。不能出口糧食,不等於不能出口肉製品。反正都是為了賺錢,發展一下副業分擔風險也不錯。
生長週期短、養殖門檻低,又能夠吃蟲子的雞鴨成為首選。
重點就在於“吃蟲子”,大家不喜歡移民非洲除了氣候不適應外,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毒蟲繁多,令人苦不堪言。
有人發現在聚居地養殖雞鴨之後,原本隨處可見、經常爬進屋子裡的毛毛蟲,一下子變得稀少了起來。
當然,光這還不足以令大家下定決心。真正讓大家下定決心養殖雞鴨的還是因為“蝗災”。
因為氣候乾旱的緣故,非洲很多地區都是蝗災的高發區。這年頭沒有殺蟲劑,農業生產最怕“蝗災”,而雞鴨能夠遏制蝗災,憑藉這一優點,瞬間成為了大家的最愛。
因為某些領主管理不善,導致家養的雞鴨流落野外,現在都已經快氾濫成災了。
氾濫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,不光毒蟲少了、蝗災被遏制住了,就連流行疾病也沒有往日裡那麼頻發。
當然,疾病減少的原因究竟是因為毒蟲減少,還是病毒源被清退,這個問題醫學界也是眾說紛紜,暫時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。
事實上,不光是雞鴨氾濫,非洲大陸某些地區牛羊、野豬、兔子都跟著氾濫了。
倒不是物種入侵的問題,主要是地廣人稀。加上貴族領主為了領民的安全,大肆捕殺獵食者,破壞了生態鏈迴圈。
任何東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