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費預算有限,海軍部原計劃“依靠神羅工業上優勢,直接堆數量砸死英國人的戰略”,明顯是不具備可行性。
再次嘗試遭到腓特烈後,卡斯塔格尼拿出了新的檔案遞了過去:“殿下,這是我們海軍部準備的備選方案。
帝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差距甚遠,想要追趕勢必要投入大量的財力。
考慮到帝國財政收入有限,為了節省軍費開銷,海軍部準備推動海軍工業技術革命。
這是我們採用全新設計理念,設計的一艘不同於以往任何軍艦的新式戰列艦。
我們摒棄了以往的多種火炮配合理念,改為全部配置重型火炮。火力強度相對於傳統戰列艦的三倍。
如果這次嘗試成功,那麼以往的傳統戰列艦,都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。”
“試驗艦”,這一點很重要。維也納政府雖然在海軍投入上扣扣搜搜,但是為了鼓勵海軍技術創新,對採用新技術的“試驗艦”卻是格外大方。
直接後果就是神羅海軍,每年都會有不少奇葩設計問世。不過想要推動海軍技術的發展,這些付出都是必須的。
縱觀人類海軍的發展史,就會知道每一次技術革命,都是一次次踩雷踩出來的。
為此弗朗茨還專門搞了一個海軍奇葩設計展覽館,專門用來展覽海軍發展道路上的各種技術創新。成功的、失敗的都是一股腦的放了進去。
沒有指責,沒有抨擊,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。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了,設計師們的腦洞被開啟了,在花樣作死的道路上越玩兒越嗨。
當然,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軍艦設計圖紙,最後都留在了檔案室,真正能夠變成軍艦的還是連百分之一都不到。
勇於嘗試,也不等於無腦嘗試。至少也得符合最基礎的力學原理,保證軍艦造出來不會沉,才可以進入到下一步論證中。
經過內部篩選完畢,最後啟用的設計方案,實際上已經是比較靠譜的了。
腓特烈對海軍技術瞭解不深,但是最基礎的常識還是有的。看著眼前的軍艦設計圖,腓特烈疑惑的問:“將以往的戰列艦全部掃進垃圾堆,你們確定能行?”
倒不是心疼軍艦被淘汰,事實上軍艦技術再怎麼變更,都不會影響之前軍艦的價值。
畢竟,海軍技術革命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跟上的。現在算得上對手的,也就神羅和不列顛,剩下的都是小弟弟。
想要參與海軍技術革命,還是等長大了再說吧,眼下還輪不到他們湊熱鬧。
真要是爆發海軍技術革命,如同當年鐵甲艦誕生一樣,對神聖羅馬帝國絕對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。
今時不同往日,從同一起跑線開局,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,神羅完全不怕和英國人競爭。
雖然老式戰列艦被淘汰會損失慘重,但損失最大的還是英國人。在財力上“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”,對神羅來說還是可以試試的。
海軍大臣卡斯塔格尼搖了搖頭:“殿下,新技術的誕生總是免不了意外。在問世之前,誰也不能保證一定可行。
我只能告訴你,這款新式戰列艦有這樣的潛力。憑藉三倍於傳統戰列艦的火力,理論上來說確實可以做到虐殺。”
僅僅只是“潛力”,那也足夠了。為了一個可以迅速和英國海軍拉近實力差距的機會,拿出四百多萬神盾做一次試驗,完全是可以接受的。
略加思索過後,腓特烈緩緩說道:“這份檔案我暫時先留下了,原則上來說我不反對。
至於什麼時候啟動計劃,等內閣討論過後再說吧!”
四百多萬神盾可不是一筆小數字,已經接近了維也納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一,在政府財政預算中佔有重要比重。
腓特烈覺得自己還是慎重一點兒的好,誰也不知道後面會不會出現更重要的專案。不能第一次主持預算分配,就給搞砸了。
尤其是新艦試驗成功後,還會帶來一場規模空前的軍備競賽,那就更加不能馬虎了。
腓特烈可不認為神羅能夠建造的軍艦,英國人就搞不出來了。儘管神羅的工業綜合實力更強,但是在海軍技術上不列顛才是王者。
即便是歐陸戰爭結束後,神羅繼承了法國人的海軍技術,補足了一部分短板,但那也只是將雙方拉到了同一檔次,仍然沒能夠超過英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