拋開國際影響不說,錢都花在了軍費上,他這個皇儲還拿什麼搞政績?
弗朗茨讓腓特烈監國,就是讓他趁機刷政績,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治國能力,為未來繼位增加聲望的。
要是把錢都拿去和英國人玩兒“下餃子大賽”,估計除了海軍之外,所有人都要對他這個皇儲不滿了。
腓特烈又不是威廉二世,從小就擁有一個海軍夢。在維也納長大的腓特烈,可是深受大陸文化影響,是一個典型的陸權主義者。
對英國人的海上霸權,腓特烈一直都非常的不屑。海上霸權再牛逼,能夠比得上亞歐非三洲的霸權麼?
在神聖羅馬帝國,最流行的理論還是“得世界島者得天下”。至於海上霸權,那只是大陸霸權的附屬品。
等神聖羅馬帝國消化完了勝利果實,英國人的海上霸權是讓也得讓,不讓也得讓。
所以腓特烈現在看海軍大臣的眼神,就是“這是一個壞人,居然想要害我”。
似乎是對皇儲的不滿已經早有準備,卡斯塔格尼不慌不忙的回答道:“殿下,英國人最近太閒了,我們必須給他們找點兒事做。
眼瞅著中亞鐵路就要通車了,我們有必要給俄國人創造一個機會,借俄國人的手消耗英國人的國力。
如果進展順利的話,不等新一輪的英俄戰爭結束,我們就可以從英國人接過海洋霸主的重任了。
在此之前,我們要是不多造點兒軍艦,又如何能夠履行霸主職責呢?”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維也納政府就喜歡上了把俄國盟友當棋子用。
現在要取英國人的海上霸權而代之,海軍部的第一反應就是:讓俄國人先上。
翻開歷史書就會發現,最近幾十年,維也納政府對上的所有大敵,俄國人都先一步上去幫忙揍了一遍。
第一次近東戰爭(克里米亞戰爭)中,揍了英法奧斯曼,為奧地利兼併南德穿造了基礎;
兩次普俄戰爭中,幫忙廢掉了普魯士,成功的避免了神羅為統一爆發內戰;
後面的幾次近東戰爭,也是俄奧兩國一起打的,成功的幹掉了奧斯曼帝國;
歐陸戰爭俄國人雖然缺席了,但是在打壓法蘭西的問題上,俄國人還是做出了傑出貢獻,現在都在堅持戰鬥;
現在到了維也納和倫敦對抗的時候,沒有想到俄國人又派上了用場。這都還沒到決戰時刻,維也納政府就有人想要挑起英俄戰爭了。
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伴隨著中亞鐵路的通車,英俄戰爭爆發機率也在與日俱增。
所以說俄奧友好也是必然的。這麼貼心的盟友,上哪兒找去?
儘管維持俄奧友好非常耗錢,但是對比俄國人做出的貢獻,那就完全不值得一提了。
腓特烈承認自己動心了,不過很快他就反應了過來。中亞鐵路通車都是兩年後的事情,現在著什麼急?
就算是要挑起英俄戰爭,那也必須要等鐵路通車過後。
在此之前,那就讓英國人先閒著好了,未來有他們忙的,完全不急於一時。
尤其是最近倫敦政府的動作,更是在不斷挑戰沙皇政府的底線。日積月累之下,這些小矛盾,就會演變成兩國之間無法緩和的仇恨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