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錢從哪裡來?”
財政大臣帕威爾·利西齊安發出了靈魂拷問。
沙皇政府有多窮,這個問題估計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。總之,沒錢修西伯利亞鐵路是肯定的。
早在1891年,沙皇政府就組織道路專家啟動了西伯利亞鐵路勘探計劃。沒錯,就是尼古拉二世當年在日本遇刺後啟動的。
亞歷山大三世雖然是沙皇中的和平派,但他也是一個好父親。若不是受限於交通,估計當年英俄戰爭結束後,日俄戰爭就提前開啟了。
不管是因為一時氣憤,還是早有準備,總之西伯利亞鐵路計劃是啟動了。
勘探的結果非常可怕,從莫斯科出發,途中要穿過遼闊的松樹林,要跨過烏拉爾山脈,還要穿越茫茫西伯利亞的凍土帶,最終才能夠抵達太平洋。
路途遙遠也就罷了,再怎麼遠也比不上神羅的環線鐵路,關鍵是自然條件惡劣。
同樣是修鐵路,如果平原鐵路的建設成本是1,那麼西伯利亞鐵路的建設成本就有可能是2、3、4……
兜裡沒錢,做事都不硬氣。就在沙皇政府猶豫是否要啟動西伯利亞鐵路建設計劃的時候,維也納政府出手了。
同樣誘惑力十足的“中亞鐵路計劃”出爐,讓沙皇政府變得更加遲疑。只不過不等俄國人猶豫多久,維也納政府就幫他們下定了決心——“援建”!
開啟地圖就知道,無論是西伯利亞鐵路還是中亞鐵路,建設成本都是一筆天文數字。
讓本就不富裕沙皇政府來承擔這筆開銷,無疑是要命的事情。原時空為了修築西伯利亞鐵路,俄國人也是省吃儉用。
僅1891年~1901年,沙皇政府就投入了14.6億盧布,遠遠超過了同期的軍費開支。
經過13年的艱辛努力,1904年7月13日,這條世界最長的鐵路幹線才開始通車,後續工程最終在磕磕碰碰之下,一直延續到了1916年才完工。
相比之下,中亞鐵路的施工條件還是要好那麼一丟丟,當然也僅僅只是好一丟丟。
雖然不需要終年與凍土為伴,但是阿富汗地區那連綿不絕的山脈,同樣也令人苦不堪言。
無論是戰略需要,還是為了自己的錢包著想,沙皇政府都果斷的選擇了中亞鐵路。
哪怕明知道維也納政府在算計英俄關係,沙皇政府也沒有拒絕的餘地。
用沙皇政府中某位樂天派大臣的話說:“甭管奧地利人有多少算計,中亞鐵路總是對帝國有利的。要不要南下,主動權仍然在我們手中。”
理論上沒有毛病,南下的主動權確實在沙皇政府手中,維也納政府不可能替他們做決定。
只不過這也就能糊弄一下普通人,印度這麼大塊肥肉近都放在了餐桌上,還不動刀叉去分割,那還是毛熊麼?
從本質上來說,經濟大臣提議幫俄國人修築西伯利亞鐵路也是一樣。只要鐵路通了車,什麼都不需要幹,貪婪的毛熊自己就會出去覓食。
毛熊東進固然會損害不列顛的利益,但是和南下印度相比孰輕孰重一目瞭然。
到時候遏制俄國人壯大,就不是不列顛一家的事情了,神羅同樣不會看著俄國人完成“黃俄羅斯計劃”。
如果操作得當的話,最終的結局就會演變成:英奧兩國一起坑毛熊。
估摸著一場代理人戰爭下來,俄國人又會五勞七傷。多得不敢保證,讓他們安分十年還是不難的。
最重要的是在俄奧同盟中間埋下了一根刺,有了這根刺兩國縱使不兵戎相見,也不可能像現在這麼親密無間了。
要是一切進展順利的話,在未來的英奧爭霸中,沙皇政府還會想方設法的給神羅拖後腿。
計劃非常的完美,唯一的問題就是:修築“西伯利亞鐵路”的錢,從哪裡來?
英俄關係可不比俄奧關係那麼密切,維也納政府幫俄國人修築中亞鐵路,也僅僅只是幫忙墊付了部分資金。
主要是專案勘探、設計、管理等費用,人工、原材料還是沙皇政府自己提供的。
看在俄奧同盟的份兒上,縱使國內有人提出異議,維也納政府也能夠應付過去。
擱在不列顛頭上就不行了,英俄阿富汗戰爭的血,還沒幹呢?
這個時候出錢出力,跑去幫俄國人修鐵路,英俄戰爭中陣亡士兵的家屬,恐怕生撕了他們的心都有了。
真要是激起了民憤,反對黨肯定會推波助瀾。國家利益雖然重要,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