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合格早就被調離了。
作為普魯士王國唯一一支參加閱兵的連隊,更是乾脆全部上軍官。目的非常簡單,就是為了要錢。
沒有辦法,誰讓普魯士王國窮呢?
受限於財政不足,最近這些年普魯士軍方的日子,著實是不好過。
甚至,在前段時間柏林政府中還出現了不要軍隊的提案。儘管被威廉二世攔了下來,但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。
普魯士軍方還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。為了避免哪一天,柏林政府真的不撥款,就有了現在這支軍官團的維也納之行。
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後,在皇帝在拿走邦國軍隊指揮權的同時,為了加強對邦國軍隊的控制,邦國軍隊的軍費來源也發生了變化。
一般來說,在皇帝許可的編制範圍內,邦國軍隊能夠從中央政府拿到25%~40%的軍費,剩下的部分由邦國政府自籌。
在這種背景下,邦國若是富裕,軍費撥款就充足,軍隊的日子就好過;邦國若是窮的,那就只能過苦日子了。
毫無疑問,普魯士軍隊一直都是過苦日子的。自從普俄戰爭失敗後,普魯士軍方的日子就從來沒有好過。
當年在德意志聯邦的時候,普魯士直接面臨著俄國熱鬧的軍事威脅,柏林政府自然只能咬牙死撐。
加上作為聯邦的武力擔當,出於國防安全上的考慮,其他邦國政府也支援了一部分軍費,才勉強支撐了下來。
神聖羅馬帝國復立後,中央政府承擔了一部分軍費,按理來說他們的日子應該好過一些的。
可惜伴隨著神羅的成立,俄國人的威脅不復存在,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湊軍費的精神勁兒,也隨之消失。
經濟危機爆發後,柏林政府財政破產,更是有人提議:把軍隊交給中央政府,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。
在國王的支援下,軍隊是保留了下來,但是財政撥款卻是經常延遲。
最關鍵的是普魯士政府真沒錢,而不是他們不想給錢。
這就尷尬了。如果是有錢不給,那麼軍方自然有辦法讓柏林政府乖乖就範,可現在真沒錢那就無計可施了。
幸好中央政府的撥款每次都很及時,省著點兒用,還勉強可以維繫下去。
為了節省軍費開銷,普魯士軍方也想盡了辦法,比如說:保留編制骨架,壓縮士兵數量。
可惜,這種明顯具備騙軍費嫌疑的做法,很快就被陸軍部給發現了。
一計不成,又生一計。
普魯士軍方又將士兵換成了不要薪水的義務兵,只保留少量骨幹精銳,主要以培養軍官為主。
很遺憾,普魯士軍方的計劃雖好,但是皇帝不答應。
對這種明顯可能影響部隊戰鬥力的做法,弗朗茨不僅向普魯士軍方發出了嚴厲警告,還將相關人員集體降職。
降職是小問題,關鍵是軍費問題還沒有解決。儘管皇帝親自過問,督促柏林政府按時劃撥軍費,可也要有錢才撥得出來。
借錢發軍費,在以往自然沒有問題。不過現在不行,柏林政府正和英國人圍繞著債務重組扯皮,政府已經宣佈破產了。
不光是軍費欠著,政府公職人員的薪水也一起欠著,包括國王的年金、首相的薪水都是一分未發。
政府上下都在為國家爭取利益,軍方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拖後腿。再怎麼困難,他們還有中央政府劃撥的軍費,還不至於餓肚子。
很明顯,想要讓英國債主妥協,不是一件輕鬆事。這場裝死抗議活動,估計還要持續很長時間。
經歷了這麼多,普魯士軍方也算是看出來了,就算是債務重組談判成功,窮逼的柏林政府短時間內也是指望不上的。
想要解決軍費的問題,還是隻能向皇帝伸手。
畢竟,神羅帝國每年的軍費預算高達上億神盾,而普魯士軍隊每年的開銷才四百多萬神盾,佔比也就三十分之一左右。
只要皇帝在分配軍費的時候略微有所傾斜,他們的資金缺口就補足了。
想要獲得軍費上的傾斜照顧,自然先要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價值了。這次閱兵,就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。
純粹的展示士兵,明顯起不到作用。能夠出現在閱兵現場計程車兵,肯定是精銳中的精銳。
儘管普魯士軍隊訓練有素,但是想要在閱兵場上脫穎而出,仍然是不可能的。
普通計程車兵,皇帝是不會感興趣的,但是將士兵培養成軍官的部隊,絕對能夠吸引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