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糠咽菜,連一杯咖啡都混不上。
從影片中的內容來看,我非常懷疑,我們和奧地利人是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。
可惜現實非常殘酷的告訴我:是!
現在不用懷疑了,我可以直接得出結論,陸軍和奧地利人相差了不只一個時代。
如果再不加大軍費投入,某一天在戰場上遇到了,我們不會比戰敗的法國人表現更好。”
不放過任何一個要軍費的機會,這是英國陸軍百年來的傳統。作為“姥姥不疼,舅舅不愛”的孩子,要是再不學會哭,那就要真的被餓死了。
顯然,斯凱布魯是一名合格的陸軍大臣。適當的運用了修辭手法,強調了雙方的實力差距。
如果是熱血沸騰的青年,沒準現在已經想方設法,為陸軍籌款了。
可惜,在場的都是政壇老油條了。英國陸軍跟不上時代,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。經歷的多了,大家也就慢慢習慣了。
英國陸軍的每一次進步,都是被外在壓力逼出來的,一般來說都是受到社會毒打的時候。
比如說:第一次近東戰爭、南非戰爭,戰敗之後不列顛陸軍就獲得了短暫的黃金髮展期。
當政客們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之後,馬上又變了一副嘴臉。寧可將經費投入海軍浪費掉,也不願意為陸軍多花一個便士。
在這種背景下,斯凱布魯自然要快刀轉亂麻。趁大家還沉浸在影片中,沒有回過神來,提前敲定結果造成既定事實。
外交大臣卡梅倫:“放心吧,爵士。我們已經買回了樣品,要不了多久就能夠實現國產化。
不過奧地利人的手真是黑,飛機一百架起賣,坦克裝甲車直接打包五百輛。
除了少量需要供企業研究技術外,剩下的都會裝備到部隊,你們想要的飛行師、坦克師、裝甲師全都有了。”
靠競爭對手幫忙增加編制,說出去都沒有人敢信,然而這一切卻真的發生了。
作為老派工業強國,英國的技術並不差,儘管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掉隊了,英國企業仍然能夠造出這些裝備來。
只不過這需要大量的研發時間,以及大筆的經費投入。
問題是誰都知道英國陸軍是窮鬼,飛機坦克造本動則上萬,縱使搞出了這些裝備,陸軍也不可能大量採購。
陸軍不採購,殖民地軍隊就更加買不起了。國內沒有市場,國際上要面臨神羅的競爭,同樣難以拉到訂單。
花費大代價,把產品搞了出來,最終的銷量只有三位數。搞不好連研發成本,都收不回來。
資本逐利,沒有足夠的利潤,英國軍工企業自然缺乏動力。雖然也在進行相關技術研究,但是投入的力度那就完全沒法比了。
可是站在國家的層面上來說,不列顛又不能沒有這些先進裝備。即便是戰場上可能用不到,那也必須要有。
這關係到了日不落帝國的顏面,作為世界霸主,但凡是能夠撐場面震懾人心的武器,都必須要有。
不光要有,還要能夠自造。企業不願意搞,政府就要為他們創造條件,幫他們完成技術突破。
畢竟,和平年代軍工企業的小日子本來就很一般,必須要嚴格控制成本,才能夠保持盈利。
如果不是政府要求,估計很多軍工企業,都砍掉了陸軍裝備研發生產部門。
國會盯得緊大訂單給不了。不過提供樣品模型,讓企業逆推技術,幫他們節省研發成本還是可以的。
這也是在發現維也納政府進行武器大甩賣後,英國政府立即訂購的原因。
雖然價格看起來貴了一點兒,但是考慮到技術溢價,實際上還是很合算的。
飛行師、坦克師、裝甲師這些都是陸軍夢寐以求的,但是斯凱布魯卻高興不起來。沒有辦法,關鍵問題還是回到了軍費上。
技術兵種可不是步兵那麼廉價,這些飛行師、坦克師、裝甲師加在一起,估計陸軍小一半的軍費都沒有了。
要是不增加財政撥款,這讓其他部隊的日子怎麼過?
正當斯凱布魯在盤算,怎麼說服眾人增加軍費的時候,羅伯特·塞西爾首相又給補上了一刀。
“增加了飛行師後,加上之前的飛艇部隊,我們的空中力量已然大增。繼續留在陸軍中,就顯得不合時宜了。
在這個問題上,我們可以借鑑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功經驗,單獨設立一個新的軍種,管理這些空中部隊。”
聽到這個噩耗,斯凱布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