裝備價格的三四折,部分武器一折都能買得到。
雖然舊了一點兒,但只要保養的好,還是可以繼續用很多年,最適合沒錢的軍隊。
最瞭解俄羅斯帝國的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解釋道:“陛下,沙皇政府沒錢和引進武器生產線並不矛盾。
事實上,我們每次和俄國人簽訂的軍購合同,都附加了鉅額的回扣。
為了不讓沙皇政府發現,負責採購的官僚們,甚至還要求所有合同甚至還按照交易價格納稅。
返還給他們的回扣,也不是直接給現金,而是透過暗地裡的利益輸送完成的。
靠著這種隱蔽的受賄手段,俄軍方國際採購部門成為了沙皇政府中最清廉的部門,甚至還創下了十年無人因貪汙受賄被追責的歷史記錄。”
聽了這個解釋,弗朗茨直接翻白眼。果然沙皇政府還是他熟悉的那個沙皇政府,官僚們撈錢的時候還是一樣不客氣。
現在這種變化,無非是和奧地利接觸久了,學習到了奧地利官僚們的撈錢技能,比國內的同行們進步了,知道悄悄的幹。
可以想象,進化後的俄國官僚戰鬥力會有多麼恐怖。
以沙皇政府的監管能力,俄軍方國際採購部門靠利益輸送撈錢多半是監管不到,要不然也無法成為俄國政府中最清廉的部門。
甚至因為法律不完善的關係,很多隱晦的撈錢的套路,在俄羅斯帝國恐怕都構不成犯罪。
撈錢歸撈錢,這幫官僚也是發揮了作用的,起碼為俄軍武器裝備升級起到了推動作用。
不對,應該是為奧地利軍隊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做出了貢獻。
因為工業技術的緣故,俄國人的武器生產成本一直都居高不下,不僅次品率高,就連產品的效能也不穩定。
無論是國營軍工廠的官僚,還是民營軍工企業的資本家,都講究利益最大化。
購買生產線,只是做做樣子應付上面檢查,以便從政府手中搶訂單。
自己組織生產成本太高,為了降低成本、減少事故風險,大家默契的選擇走私。
不要以為俄軍武器裝備出問題,就不需要追責了。只不過相對其他國家而言,俄軍的承受能力要高一些,故障率太高還是要追究責任的。
事實上,普俄戰爭時期就有很多資本家因此而掉腦袋。沙皇政府手中的大部分國有軍工企業,都是當時抄家沒收來的。
剛開始大家還遵守規矩,進口的都是新裝備,後來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,大家默契的選擇了用更廉價的二手裝備代替。
反正換個說法就行了,二手裝備不存在的,都純正的俄羅斯帝國產品。
看起來有些偏舊,那是兵工廠認真負責,對每一款武器都經過了千百次質量測試。
如果不滿意,還有剛出廠的武器裝備可供選擇,只不過沒有經過效能測試,質量無法保證。
這個選擇題很好做,試用過後大家知道該怎麼選。就算是知道有問題,看在盧布的面子上也沒有問題了。
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,奧地利軍方將武器更新換代時間都提前了,以保證到了俄軍手中看起來不是太舊。
事實上,就算是按國際交易價格打折賣,這個價格也夠武器生產成本了,部分武器還有得賺。
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也是多贏的選擇。奧地利軍方節省軍費開銷,俄軍保障的武器質量,俄國官僚、資本家撈到了錢。
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奧地利,弗朗茨肯定要大開殺戒,可是發生在俄羅斯帝國,他就選擇性的沒看見。
畢竟俄國官僚這麼玩兒,對奧地利也是有好處的。假如哪天俄奧兩國翻了臉,俄軍的軍工體系馬上就會現出原形。
……
阿富汗戰場,距離戰爭爆發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,沙皇政府預想中的偷襲自然是失敗了。
英軍將領也不是等閒之輩,早早在邊界上構築了防線,偵察兵更是四處撒,根本就不給俄軍機會。
不過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實力,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戰鬥,安德胡伊已經變得搖搖欲墜。
這裡不是英軍防守的核心,從戰略上來說,俄軍最佳的進攻路線是沿哈里河進攻赫拉特,然後順流而上進入阿富汗腹地。
然而,奧金涅茨上將就不是一般人,赫拉特自然屬於進攻範圍之一,但是突破口卻放在了安德胡伊。
俄軍臨時指揮部中,奧金涅茨上將關心的問:“阿富汗抵抗組織聯絡上了麼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