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列顛駐巴黎使館中,英外交大臣喬治和公使羅伯託·費爾南德斯相視而坐,室內的氣氛非常壓抑。
從他們的臉色上可以看出來,剛剛結束的歡迎宴會,並不是那麼愉快。
拿破崙四世不僅自己缺席了,還在宴會進行中臨時通知召開政府政府會議,法國高層集體離場。
實權人物都離開了,最後接待喬治爵士的就只剩下幾名外交部工作人員,和一堆掛著空銜的貴族。
最基本的對等接待原則都放棄了,這已經不僅僅只是下馬威的問題,完全是對喬治的無視,絲毫沒有給大英帝國面子。
外交上被冷遇,這種事情在外交上並不奇怪。英法關係本來就不好,比這更失禮的事情都發生過,令喬治發愁的是任務。
“公使閣下,你長期待在巴黎,對法國政府比較瞭解。你覺得要說服法國人支援我們,需要付出什麼代價?”
喬治這次訪問巴黎走得很匆忙,在不確定法國想要什麼前,他只能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。
略加思索過後,羅伯託·費爾南德斯:“爵士,法國人的胃口很大,些許利益恐怕是滿足不了他們。
如果不是局勢特別危急,我建議穩住法國政府就行了,拉攏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。
事實上,現在法國政府正忙著梳理內部,短時間內法國政府也無力摻合國際事物。”
趁火打劫是國之常情,現在不列顛需要法蘭西了,法國政府自然不會客氣。
喬治不為所動道:“法國人現在最想要什麼?”
在外交活動中,即便是口若懸河,也抵不過利益。
喬治不認為靠忽悠就能說服法國人,現在要拉攏法國政府,就必須要拿出切切實實的利益。
羅伯託·費爾南德斯公使回答道:“法國人的戰略目標,幾乎沒有變過。一直都瞄著歐陸霸權,大革命後收斂了幾分,現在又有死灰復燃的趨勢。
法國的激進團體想向中歐地區擴張,奪取歐陸霸權;資本家想要奪取比利時和萊茵蘭地區,解決工業原材料的成本問題。
這些利益訴求,遭到了國內貴族保守派的反對,他們擔心進軍中歐會引發新的反法戰爭。
目前手握大權的恰恰就是這些保守派,他們反對在歐陸擴張,主張緩和同歐陸各國間的關係,用開發殖民地的辦法,解決國內工業原材料不足的問題。
最近一段時間,法國政府非常熱鬧。拿破崙四世結束阿爾及利亞之行後,回到巴黎第一時間就下令撤換了當地的一批官僚。
為了空出來的官帽子,法國政府內部各大派系爭的是你死我活,甚至還有高官直接大打出手。
現在拿破崙四世正忙著平衡各方勢力,除非是我們能夠拿出法國各個利益集團都無法拒絕的條件,要不然短期內根本就拉攏不了法國人。”
繞是事先知道法國內部局勢很複雜,喬治也無法想象法國政府亂到了這個地步。
政治鬥爭激烈的時候,根本就不需要問緣由。“你支援,我就反對”,反之亦然。
大家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,或許成不了事,但壞對方的事還是足夠了。
隨便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,大家都可以吵個沒完沒了,何況是牽扯重大的國際站隊呢?
真要是一個個去做思想工作,喬治毫不懷疑,不等他說服這幫人,自己就要先退休了。
“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都是我們的潛在盟友,支援法國人向中歐擴張,就意味著放棄了這些盟友。
況且,就憑法國人現在的實力,這個時候向中歐擴張,也未必就能成功。
以奧地利的號召力,完全可以組建新的反法聯盟。別的國家無法確定,比利時、德意志聯邦這些直接受害者,肯定會第一時間靠過去。
無論最後誰取得了勝利,歐洲都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,我們就被動了。”
沒有辦法,支援法國人向中歐擴張,不僅要賠上不列顛國際聲譽,也意味著他們要放棄在中歐地區的支點,未來再想要插手歐陸事務就難了。
如果只是這些,也不是不能商量。反正英國人的國際聲譽也不咋地,再掉也掉不到哪裡去。
關鍵是喪失後臺後,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肯定會拖奧地利下水,最後就變成了法蘭西vs以奧地利為首的反法聯盟。
英俄互相牽制,法奧戰爭的勝負,就變得無法控制。
除非是兩敗俱傷,要不然贏家就是歐陸霸主,並且還是敵視不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