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情況不明、又不願意獨自承擔責任的情況下,集體決議無疑是最佳的選擇。
就算是決議存在一定問題,那也是民主的結果,可以將大家的責任降到最低。
至於代價,自然是效率下降了那麼一點點。內閣可以馬上做出決議,但是到了議會討論中,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就沒人知道了。
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,只要英俄戰爭爆發了,英國議會的效率也會被動提高的。
……
聖彼得堡,最近一段時間前線的捷報頻傳,亞歷山大三世的心情也好了起來。
戰鬥民族的沙皇也不好當,必須要時刻關注前線的戰局變化。
萬一前線吃了敗仗,沙皇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善後,免得讓事情鬧大了,影響自己的聲望。
亞歷山大三世問道:“南下阿富汗的通道已經打通了,現在就看後勤部的了,你們還要多長時間能夠把物資運到前線?”
後勤部長阿根特急忙回答道:“最多再過兩個月時間,我們就能夠把計劃中的所有戰略物資,送到前線的作戰部隊手中。”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南下印度就成為了沙皇政府最重要的國策,所有的戰略計劃,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進行的。
在這種關鍵時候,阿根特可不敢打折扣。即便是對前線的俄軍再不滿,他也不敢在這裡搞事情。
要不然戰場上一旦出了紕漏,沙皇也是會殺人的,甚至不需要沙皇動手,國內的利益集團就先讓他永遠閉嘴了。
亞歷山大三世眉頭一皺,隨即搖了搖頭:“不行,速度還是太慢了。
我們在做準備,英國人也沒閒著。英國議會正在討論是否增兵阿富汗地區的問題,一旦敵人的主力援兵到了,這場戰爭就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了。”
英國議會沒有秘密,任何有價值的訊息進入這裡,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出現在倫敦的報紙上。
報紙上都刊登了,沙皇政府的情報能力再弱,也會收到這個訊息。
為了能夠速戰速決,不陷入普俄戰爭那種僵持狀態,亞歷山大三世當然要著急了。
在心中左右徘徊了一下,阿根特咬牙說道:“陛下,其實進攻是可以提前的。
前線的部隊作戰,也不是一天就能夠把所有的物資都消耗的。根據目前中亞地區部隊的物資儲備來看,他們完全可以支撐四十天以上的連續作戰。
在這期間,我們還會有物資陸續抵達。前線部隊能夠支撐的實際作戰時間,還會更長一些。
只要前線部隊不貪功冒進,我們的後勤就能夠跟上,不會出問題的。”
從理論上來說,阿根特的說法一點兒問題都沒有。
前線有一部分物資儲備,後勤部再分批運送物資,只要銜接的好就不會出問題,完全沒有必要等物資全部到位。
然而,這些都是理論上。要是進行實際操作,就要考驗沙皇政府的組織能力了。
軍方要求提前儲備半年的作戰物資,再發起全面進攻,除了剛剛打完中亞戰爭需要休整部隊外,更多的還是信不過國內的官僚。
萬一在運輸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物資慢了一步,或者是搞錯了發貨地點,都足以要一支部隊的命。
到時候,就算是把所有責任人都揪出來咔嚓掉,也對大局沒有任何價值。
沉思了一會兒功夫,有些動心的亞歷山大三世再次確認道:“後勤部真的能夠保證物資按時抵達麼?”
保證是不存在的,所有搞後勤的都知道,這裡面存在的意外情況太多了,尤其大自然的不可抗力。
阿根特硬著頭皮回答道:“後勤部會盡量保證大部分物資按時抵達,具體到每一支部隊就沒有辦法保障了。
除了軍方提前向我們通報作戰計劃,後勤部提前進行準備,才有可能跟上前線部隊的節奏。”
聽了這個解釋,亞歷山大三世不憂反喜。只要總量供應足了,個別部隊的物資遲滯,那都是必然的結果。
戰場上千變萬化,今天部隊的駐地在東邊,明天就有可能去了西邊,後天可能又換了地方。
在沒有無線電臺前,後勤運輸車隊一旦出發,想要聯絡就只能靠騎馬追了,協調不過來也是正常的。
停頓了一下後,亞歷山大三世慎重的說道:“再給你們半個月時間,儘可能多運送一些物資到前線,我們不能錯過了這次戰機。”
見沙皇的態度堅決,伊萬洛夫元帥欲言又止。他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