弱了,一點兒風波都經受不起。
莫說整個中亞戰場了,光阿富汗戰爭中的總傷亡人數都突破了百萬,只不過死得大多數阿富汗人,大家的感受並不深。
接下來的敵人可是俄國人,光靠印度炮灰明顯不頂事,必須要有英軍主力壓陣,要不然很容易出現全線潰敗的。
根據第一次近東戰爭的經驗來判斷,即便是炮灰管夠,英軍也要做好損失慘重的準備。
……
英軍慌了,實際上前線的俄軍也好不到哪裡去。
看似獲得了中亞會戰的全面勝利,可是沒能將三國政府一網打盡,就註定了中亞地區不會太平。
如果說阿富汗的游擊隊在鑽山溝,那麼中亞地區的游擊隊就多為馬賊,很多都是以部落為單位和俄軍對著幹。
奧金涅茨上將非常清楚,中亞地區民眾的激烈抵抗,很大程度上都是俄軍給逼出來的。
如果不是俄軍時常出去劫掠,當地人抵抗也不會這麼激烈。但是沒有辦法,知道歸知道,屁股決定了奧金涅茨上將的立場。
俄軍士兵幾乎沒有什麼軍餉,主要收入就靠戰場上的繳獲,不讓他們出去搶劫,誰願意繼續賣命啊?
除此之外,俄軍的後勤也非常糟糕。即便是在物資充足的情況下,也僅僅只能勉強做到管飽,沒有任何質量可言。
長年累月的吃軍糧,嘴裡早就淡出毛了,這個時候阻礙士兵改善生活,那是要出大事的。
在這種背景下,奧金涅茨上將只能對下面發生的搶劫視而不見,並且用最殘酷的手段鎮壓反抗運動。
從佔領中亞地區開始,俄軍幾乎每天都要處決三四位數的抵抗分子,靠最嚴苛的株連法維持社會秩序。
也可以說是沒有“秩序”,因為這些秩序只能約束當地人,俄軍士兵根本就不用遵守。
為了保證後勤運輸暢通,奧金涅茨上將甚至清理出了一條無人區大道,周圍三十公里內的住民通通被清理的出去。
作為代價,奧金涅茨上將也喜獲“屠夫將軍”的美名,在中亞地區令小兒止哭。
放下了手中的檔案,奧金涅茨上緩緩說道:“清理完了,就給國內發電吧!只要物資就位,我們就可以向阿富汗地區發起進攻了。”
從語氣中就可以知道,奧金涅茨上將現在非常的無奈。如果有得選擇,他絕對不會搶這次指揮官的位置。
看似威風八面,實則也是危機重重。為了贏得這場戰爭,奧金涅茨上將得罪了太多的人。
如果一直勝利下去,那自然沒有問題,得罪的人再多也可以被軍功壓下去,成為伊萬諾夫元帥第二。
可一旦前線發生變故,情況就截然不同了。牆倒眾人推的道理在這裡同樣適用,奧金涅茨是隻能勝不能敗。
按照原計劃,奪取中亞地區就收手。現在他已經功成名就,返回聖彼得堡接受封賞了。
可惜現實是殘酷的,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化,激發了沙皇政府奪取印度的野心。
現在奧金涅茨上將要做的是完成第一步計劃——奪取阿富汗地區,為未來攻略印度打下基礎。
中年軍官似乎沒有意識到奧金涅茨的心情不好,欣喜的回答道:“是,司令官閣下!”
大家所處的位置不一樣,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。
對奧金涅茨上將來說,戰爭進行到現在一個元帥頭銜是少不了的,見好就收是最好的選擇。
可是對大部分俄軍軍官來說,還是繼續這場戰爭的好,在這裡捏軟柿子,遠比回歐陸爭霸的強。
印度殖民軍不值錢,可是他們頂著不列顛的牌子,要是眼神不好完全可以當成英軍主力對待。
要面對的敵人是殖民軍的戰鬥力,卻能夠產生正規軍的戰功,但凡是有點兒關係的,這個時候都在想方設法往前線部隊裡混。
作為前線的指揮官,最近一段時間奧金涅茨上將可賣出了不少人情關係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