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身俄羅斯帝國在歐洲世界的形象就算野蠻人,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扭轉的。
野蠻人屠城,完全是正常操作。要是俄軍在中亞秋毫無犯,反而有問題。
外交大臣奧斯卡·希門尼斯回答道:“陛下,英國口中的屠殺事件發生在中亞,死的又都是土著異教徒,歐洲世界的關注度不會太高。
要是直接解釋就上了英國人的惡當,無論我們拿出多少證據,都會有人先入為主相信屠城是真的。
不如反其道而行之,英國人指責我們在中亞屠城,我們也可以揭露他們在阿富汗地區的暴行、在印度暴行……
如果還是頂不住,那就翻舊賬,把所有的殖民帝國都拖下水,分散國際輿論的壓力。”
或許別的國家可以指責俄國人屠城,唯獨英國人沒有資格,他們在阿富汗地區乾的事情,也不比屠城好多少。
事實上,在這個比爛的年代,誰也不比誰乾淨多少。每一個殖民帝國,都是建立在屍山血海之上的,沒有任何例外。
最近這些年,很少聽到屠城的訊息,不等於就沒有發生。
只不過大家學乖了,知道要低調處理。屠城的影響太過惡劣,或許發生的次數減少了,但是殖民地屠殺事件仍然屢有發生。
亞歷山大三世點了點頭,解釋不存在的,自家人知道自家事,俄軍的軍紀怎麼樣,大家都是一清二楚。
或許沒有動則屠城那麼誇張,但是發生屠殺事件再正常不過了,這也是沙皇政府默許的。
從中亞三汗國刺背俄羅斯那一刻開始,沙皇政府就決定了要報復,前線的俄軍無非是在貫徹這一意志。
“輿論上的問題是小事,影響不到接下來的戰爭,關鍵是中亞地區的局勢。
伊萬諾夫元帥,軍方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夠肅清地方,啟動下一步作戰計劃?”
雖然不怎麼注重細節,但是亞歷山大三世還是意識到了中亞局勢的不穩。
前線的俄軍又不是瘋子,只有在社會秩序失控的時候,才會採取極端手段。
正常情況下,最多也就劫財、劫色。沒有足夠的利益,吃飽了撐著才去玩兒屠殺。
一直低頭不語,想要降低存在感的伊萬諾夫元帥,意識到躲不過去了,硬著頭皮回答道:“陛下,以目前的局勢我無法給出準確時間。
主要是中亞地區太大了,擊敗了敵軍主力過後,有大量的散兵遊勇四處流竄,開始為禍四方。一時半會兒,我們很難找到他們的藏身之地。
陸軍部計劃先肅清部分地區,開闢出一條通往阿富汗地區的安全通道,等奪取阿富汗地區過後再回頭收拾他們。”
這是事實,中亞地區確實太大了,足有好幾百萬平方公里,根本就不是幾十萬俄軍能夠顧過來的。
真要肅清地方,沒有幾年時間根本就辦不到,而俄羅斯帝國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。
英國人已經控制了阿富汗地區,雖然還有抵抗組織存在,可是這些人能夠堅持多久,誰也不能保證。
一旦讓英國人肅清了游擊隊,在當地站穩了腳跟,再想要從他們手中奪取阿富汗就難了。
略加思索過後,亞歷山大三世緩緩說道:“就這麼辦吧!不過軍方要加快速度,不要貽誤了戰機。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