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而我們不一樣,只是被牽連進去的倒黴蛋。如果不能穩住股市,就要陪著他們一起經歷經濟危機。
不把大家一起拖下水,維也納政府會出手救市才怪,他們現在就恨不得把所有人一起拖下水,替他們分擔損失。”
抱怨也沒有用,倫敦股市上又不只有英國資本,同樣還有來自歐洲大陸的資本。
如果各方不能達成一致,英國財團出手救市,人家趁機拋售,他們就成為了接盤俠。
儘管從年初的時候,歐陸資本就開始回流,但是對他們那種鉅額的體量來說,流出去的也只是一小部分。
維也納股災爆發後,英國財團就利用坐地戶的優勢,搶先一步採取行動,給國際資本當頭一棒。
現在要考慮救市問題,他們自然擔心別人效仿了。自己花大代價把股價拉上來,別人趁機抽身跑路,他們就苦逼了。
畢竟,財團也不是萬能的。在爾虞我詐的資本市場上,任何人都必須要小心謹慎,要不然早晚會被市場所淘汰。
何況,企業大量破產雖然對國家來說非常不利,但是對財團來說卻是一次資本盛宴。他們完全可以利用企業破產重組的機會,以白菜價將一些優質企業收入麾下。
……
頭疼的不光是英國政府,面對一心要拉大家下水的滾刀肉,所有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都頭疼萬分。
往日裡都是各國在抨擊維也納政府幹涉經濟自由,這次是不需要噴了,結果卻更令人難以接受。
維也納政府好不容易遵循了一次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,結果大家都被拖入了經濟危機中。
事實上,弗朗茨現在也很為難。如果可能的話,他也不願意現在發生經濟危機。但是沒有辦法,不知不覺中神聖羅馬帝國的經濟就給跑偏了。
尤其是北部邦國,不光產業發展不均衡,還存在著大量的產能過剩。比如說:鐵路、建築業就是兩個重災區。
歐陸戰爭結束後,不知道是誰出的主意,北部幾個邦國玩起了大基建。本來搞基建也沒有問題,問題是他們搞了一大堆不需要的基建。
重複建設的鐵路線,支線甚至深入到了村落,遍地開花的房地產專案,根本就不實用的水利工程。
如果不是經濟危機爆發,普魯士王國政府宣佈破產,弗朗茨都不知道居然有人玩得這麼嗨。
事實上,就算是提前知道了,他也沒有辦法去幹涉。邦國自治可不是說著玩兒的,怎麼發展經濟是人家的自由,不需要向皇帝報備。
唯一的利好是北德意志地區去年糧食欠收了。沒錯,糧食欠擱在這個時候也是利好,至少在現在是如此。
如果要是出現糧食大豐收,弗朗茨還要考慮農產品過剩的問題。畢竟經濟爆發後民眾要勒緊褲腰帶,即便是糧食這樣的剛需產品,銷量也會出現下滑。
去年北部糧食欠收,起碼保證了帝國農業的穩定。至於糧食欠收帶來的後續影響,那都是小問題。
除了因普俄戰爭變窮的普魯士王國,其他北部邦國的經濟條件都是很不錯的,要不然他們也沒錢造作。
經濟危機爆發以來,除了威廉二世親自跑來維也納求助外,其他的幾個邦國都只是打了幾封電報抱怨困難,順便哭窮要錢。
看得出來,他們暫時還撐得住,不願意讓中央政府插手邦國內部的經濟問題。
這種省心的小弟,弗朗茨是最喜歡的。只要不給中央政府添麻煩就行了,要不是吃飽了撐著,誰願意去幹涉邦國內政啊?
甭管他們是不是作死,單純從發展經濟的結果來看,這些邦國政府幹得比絕大部分直轄省份都要強。
普魯士王國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太嚴重,戰爭帶來的鉅額賠款,影響到了國內經濟發展。
不過總得來說,經濟恢復的還是不錯,雖然比身邊的鄰居們落後了一點點,但人均收入還是超過了西班牙和俄羅斯,都快要趕上戰前的法蘭西了。
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大,但現在才剛剛開始,遠沒有到最困難的時候。以普魯士王國的家底兒,就算是撐不住,也不會第一波就跪了。
尤其是普魯士王國是突然宣佈財政破產的,事先一點兒預兆都沒有。正常情況下,在宣佈破產前,他們應該先向中央政府求助。
哪怕是出於帝國面子上的考慮,只要資金缺口不是太大,維也納政府就會拉他們一把。
現實卻恰恰相反,在政府宣佈財政破產前,除了折騰出一堆爛尾工程外,根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