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發射!”
“變幻陣形!”
……
一場舉世矚目的大海戰,在菲律賓海展開了。滾滾升起的濃煙,在數十里之外都清晰可見。
“轟”的一聲巨響,衝到前方的“浪速”號不幸成為了第一個犧牲者,嘩嘩的水流聲從艦尾開始響起,拉開了下沉的序幕。
一名軍官哭訴道:“艦長,軍艦受損嚴重,搶救不過來,船要沉了!”
剛上戰場就敵人的戰列艦主炮命中,黴神附體的“浪速”號自然是要涼涼了。作為一艘薄皮巡洋艦,“浪速”號明顯是承擔了不該自己承擔的重擔。
作為艦長東鄉平八郎此刻也是欲哭無淚,誰知道對面的西班牙人放著戰列艦不打,跑來欺負他們這個“小豆丁”啊!
“閉嘴,命令部隊給我繼續開炮,只要船還沒有沉下去,炮擊就不能停!”
受到重創的軍艦經不起折騰,越是要堅持開炮,軍艦就沉沒的越快。
這麼簡單的道理東鄉平八郎自然知道。但是沒有辦法,這裡是戰場浪速號的所處的位置,就算是想要撤出戰場都來不及。
反正“浪速”號都保不住了,那還不如趁機打幾炮,沒準還能夠帶走一艘敵軍的軍艦陪葬。
至於及時止損,捨棄軍艦跳海逃生,這樣的事情在歐洲國家很常見,但是在日本這是行不通的。
軍人的榮耀決定了他們不能這麼幹,這個時候棄艦逃生,下半輩子他們都別想抬起頭做人。
“浪速”號的官兵選擇死磕到底,作為總艦隊司令官的伊東祐亨大將卻不能坐視不理,海軍可不是陸軍馬糞,想要多少就有多少,培養一名合格的海軍士兵可是非常費錢的。
“浪速”已經註定不保,軍艦上的幾百名官兵,卻不能就這麼放棄了。
現在可是在和西班牙人決戰,後面還不知道有多少軍艦會沉沒,要是都跟著和軍艦共存在,這一仗過後日本海軍能剩下多少都是一個未知數。
“傳令下去,凡是軍艦受損嚴重無法搶救的,所有官兵必須棄艦逃生。勒令東鄉平八郎立即執行命令。”
小插曲沒有影響到決戰的展開,決定這場戰爭勝負的關鍵還是主力艦決戰,皮薄巡洋艦湊上去,就是給敵人貢獻戰績。
“浪速”號的沉沒不是結束,反而是一個開始。緊接著“扶桑號”又步了後塵,拉開了沉沒的序幕。
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,伊東祐亨卻無能為力。如果可能的話,他也不願意這麼幹。但現實是殘酷的,日軍只有兩艘前無畏艦,而敵人卻有三艘前無畏艦。
沒有辦法,為了趕時間日本政府只能買英國人的遠東艦隊。這支艦隊在遠東地區堪稱無敵,但本質上卻只能算二流。
最先進的軍艦都被本土艦隊佔用了,輪到遠東艦隊的都是艦齡較大的軍艦,就連“前無畏艦”也只有僅僅兩艘。
十幾年前的英國老軍艦對上剛剛服役三四年的法國新式戰艦,軍艦效能上明視訊記憶體在差距。再加上日軍剛剛拿到沒幾天,就被迫上了戰場,操作起來也不夠熟練,打起來就更吃虧了。
日本海軍現在的優勢已經集中到了數量上,原本的軍艦+購買的英國遠東艦隊,無論是軍艦數量,還是總噸位,都遠遠超過了西班牙的遠征艦隊。
“質量不夠,數量來湊”。
蟻多咬死象的道理,在海軍上同樣適用,只不過付出的代價有點兒大。
現在就證明了這一點,派去纏住西班牙主力艦的普通軍艦,此刻正在上演最悲壯的一幕。
轟鳴的炮火聲還在繼續,不管戰場上如何慘烈,都沒有任何一艘日本軍艦選擇退縮,反倒是有幾艘西班牙軍艦在受損後退出戰場。
遠方觀察艦上,親臨前線的錢德勒總督,正拿著望遠鏡眺望戰場,身邊還有書記員拿著筆在紙上不斷記錄著。
類似的情況,不遠處同樣在發生著。戰場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寶貴的經驗,對缺乏海戰經驗的神聖羅馬帝國海軍來說至關重要。
海軍出身的錢德勒總督早就清晰的認識到了這一點,眼下神羅海軍的觀察船已經分佈在了戰場的四面八方,數百名軍官正從各個方位觀察戰場,蒐集資料資料。
如果仔細觀察的話,還可以發現天上的數十飛艇,同樣在俯視著下方,飛行高度甚至只有幾百米。如果不是炮火聲太大,沒準還能夠聽到照相機的“咔咔”聲。
這些視交戰雙方於無物的舉動,自然引發了下方日西兩國海軍的不滿,然後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