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6章 歲月不饒人(1 / 2)

小說:神聖羅馬帝國 作者:新海月1

紛紛擾擾的國際環境,沒有影響到奧地利的近東開發計劃,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。

僅第一個季度,維也納政府就從本土移民12.8萬人到近東地區,這其中有近一半人是新崛起的軍功農場主。

開發自家的土地,大家都很積極。如果不是擔心有“黑死病”殘留,政府攔著不讓過去,他們早就過去了。

畢竟,早一天開發,就能早一天收穫。一般來說,最早的移民都是有優待的,可以提前挑選土地。

現在還是19世紀,工農業剪刀差遠沒有後世那麼懸殊,全世界都缺糧的大背景沒有得到改善,尤其是亞太地區糧食最為匱乏。

農業仍然是一項有“錢途”的產業,尤其是在歐洲人口大爆發的背景下,國際糧食價格再次開始緩慢爬升。

事實上,作為世界第一農產品出口大國奧地利,同樣也是最大的糧食進口國。

這是人口增長帶來的市場需求增量,國內的糧食在滿足自身需求之後,能夠拿來出口的數量大減。

在這種背景下,從事國際貿易的農產品加工企業,為了保證訂單順利交付,不得不從海外進口原糧。

這種情況,實質上在普俄戰爭時期就出現了。維也納政府一度準備解禁對殖民地的限制,放開非洲大陸的糧食種植、出口。

只不過考慮到政治影響,被弗朗茨制止了。轉而從俄羅斯帝國進口糧食,進行深加工後再出口。

某種意義上來說,維也納政府的糧食政策,挽留了沙皇政府。

要不然多了一個非洲產糧地,國際糧食價格大幅度下跌,種植成本高昂的俄國農業體系,將率先遭到滅頂之災。

甚至有可能出現國際糧食價格倒掛的局面,喪失了這筆財源之後,沙皇政府能不能撐得住都是一個未知數。

當然,維也納政府的糧食政策也不僅僅只是為了俄國人。國際糧食價格下跌,損失最大的仍然是奧地利這個世界第一農產品出口國。

奧地利的政治體制決定了政府必須要穩定農業,一旦國際糧食價格崩盤,政府只能自己掏錢補貼種糧者。

後世很常見的做法,現在還是早了一點兒。

維也納政府還沒有那麼財大氣粗,明明可以每年從中賺取大筆的利潤,為什麼要搞成賠錢買賣呢?

就算是打壓俄國人,也不是現在。這個時候背後捅刀子,沒準沙皇政府就提前完蛋了。

和一個正在滑向深淵的沙皇政府做鄰居,遠比和一個未知的存在打交道,要安全得多。

掀翻桌子的後果就是親奧的沙皇政府完蛋,奧地利也跟著損失慘重,獲利的只有歐洲各大糧食進口國。

廉價的糧食輸入,會降低各國工商業生產成本,從而提高工商業產品的競爭力。

純粹一個自討苦吃的惡性迴圈,一旦開啟奧地利本身具備的優勢,將大大被削弱。

……

維也納宮

侍女柔聲說道:“陛下,首相暈倒的病因已經找到了,據說是大腦供血不足。

醫生建議多加休息、調養。這是首相遞交的辭呈,請過目。”

在後世這或許不算什麼大病,但是在這個年代就很要命了,屬於那種隨時可能一命嗚呼的疾病。

沒有特效藥,就連控制病情都很困難。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調養,然後期待上帝保佑。

從侍女手中接過了辭呈,粗略的看了一遍過後,弗朗茨沒有立即批覆。

嘆了一口氣後,吩咐道:“備車,我要出宮。”

“是,陛下!”侍女回答道

時至今日,費利克斯首相也是奧地利的一面旗幟。

即便是無法履行首相的工作,只要他掛個名,不時出來露個面,都能夠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。

尤其是對大德意志民族主義者來說,費利克斯首相本身就是他們的精神領袖,一直以來都在德意志地區統一而努力。

從1853年開始,幾乎每年費利克斯都會訪問德意志地區各邦國,商議“和平統一”的問題。

這麼些年下來,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。雖然距離真正的統一依然遙遙無期,但是經濟、文化上大家已經走到了一起。

關稅同盟是必須的,沒有人能夠拒絕奧地利的大市場,北德的經濟繁榮離不開奧地利的支援。

截止現在,神盾已經可以在德意志地區自由流通不受任何限制,甚至北德意志帝國內部還有十六個邦國,將神盾列為唯一

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,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
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Copyright © 2025 https://www.kanshuwo.tw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