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標誰都會制定,奧地利海軍將目標鎖定在皇家海軍的八成,法國海軍自然不會慫。
作為世界第二海軍強國,怎麼也要超過奧地利海軍才行,比如說到達皇家海軍九成的噸位。
大家都很給面子,沒有挑戰英國人海權的意思,造艦計劃都只是接近海軍海軍,沒有喊著要超越。
當然,這只是法奧兩國的看法,落到倫敦政府眼中就是另一種看法了。
無論是八成噸位、還是九成噸位,這都影響到了皇家海軍的霸權地位。
大家都是世界帝國,海軍不可能天天集中在一起,萬一有人不受規則,突然發起偷襲,勝負真的很難說。
就算是皇家海軍能贏,也會損失慘重。在幹掉一個挑戰者之後,就沒有能力去解決另一個了。
這種兩敗俱傷的戰爭,法奧兩個陸軍強國損失得起,就算是失敗了也有捲土重來的機會。
不列顛就不行了,一旦皇家海軍損失慘重,往日裡的敵人就會撲上來,瓜分掉他們的世界帝國,根本就沒有東上再起的機會。
切切實實的威脅近在眼前,主動挑起軍備競賽的英國政府,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慫了。
唐寧街政府大樓內,對比了法奧兩國的造艦計劃,格萊斯頓首相笑道:“看來我們的對手,心氣都很高啊!
奧地利計劃建造5艘戰列艦,加上各類軍艦總噸位接近我們造艦計劃的八成;法國人建造6艘戰列艦,各類軍艦總噸位幾乎是我們的九成。
一個八分威脅理論,一個九分抗衡理論,莫非他們以為海軍就真的只是造軍艦?”
在海軍領域,不列顛有鄙視任何競爭對手的底氣。法奧兩國海軍雖然起步了很多年,但本質上的核心還是陸權國家。
這種深入骨髓的文化影響,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改變的。只要核心不發生變化,就很難真正和英國海軍抗衡。
表現方式主要體現在錢上,別的方面都可以想辦法彌補,軍費投入不足那就沒辦法了。
最近幾年,法國海軍的軍費大致保持在皇家海軍的55%左右,奧地利海軍的軍費大致是皇家海軍的50%左右。
不是兩國政府沒錢,也不是兩國政府不想繼續增加,問題是家裡還有一支大陸軍要養。
以奧地利為例,最近幾年海陸兩軍的開銷都近乎齊平了。作為親兒子的陸軍,每年的軍費開銷,也僅僅只比海軍象徵式的高一兩個點。
當然,奧地利海軍能夠以皇家海軍一半的軍費,維護百分之六十五的海軍噸位,並不是說訓練上打折扣了。
除了官兵軍餉開銷略低一些外,更多的還是海外殖民地沒有英國人的多,分佈範圍也沒那麼廣,外派任務量相對較少,大部分軍艦都窩在老巢中。
外交大臣喬治:“誰知道呢?不過現在法奧兩國民心士氣很高,造艦慾望很好。
據駐巴黎使館的傳來的訊息,法國海軍聯合會、法國海軍俱樂部等多家民間組織都在號召民眾捐款,募集造艦經費。
僅三天時間,就募集了一千八百多萬法郎,一艘戰列艦的造艦經費就出來了。
奧地利暫時沒有接受民間捐款,不過德意志民族統一委員會、德意志復興聯合會等多家組織都在做宣傳了。
如果軍備競賽持續下去,他們多半會向整個德意志地區募集捐款。
受輿論的影響,此前我們和北德意志政府達成的軍購案,遭到了邦國議會的否決。
漢諾威政府希望我們能夠向他們提供造艦技術,幫助他們在本國造船廠完成訂單,要不然這筆業務最後會落到奧地利手中。”
這已經不是邦國議會第一次否決對英軍購案了,確切的說從北德意志正式建立過後,就沒有批准過一次。
導致訂單頻繁遭到否決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族主義,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英國是導致德意志地區分裂的罪魁禍首,反對同英國人進行任何形勢的軍事合作。
面對滔天民意,弱勢的北德中央政府自然是扛不住了,邦國議會只是推向前臺的工具。
聽了這個解釋,格萊斯頓首相的好心情一下子就沒了,咒罵道:“又是該死的民族主義,這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思想毒瘤。
我敢打賭:如果有一天歐洲局勢失控,絕對是民族主義導致的。
不用管他們了,把造艦技術交給他們,和直接送給奧地利人有什麼區別?
告訴北德政府,這些軍艦訂單我們可以不要,但是絕對不能落入奧地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