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化。
表面上來看,奧地利的倡議書沒有問題。所有糧食出口大國同比例進行減產,維持市場價格穩定,相當於接納俄羅斯帝國成為當中的一員,奧地利還讓出了很大一塊市場。
實際上,這對沙皇政府來說,卻非常的要命。減產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如果要讓俄羅斯帝國明年糧食產量增長8%,那很簡單擴大種植面積就行了。
現在俄國民眾的種糧積極性高,產量正在節節攀升,只要解決了交通問題,取代奧地利成為世界第一糧食出口大國,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。
可是要減產,這就不好辦了,政府總不能禁止民眾種糧吧?俄羅斯可是有數千萬農民,他們自己增加糧食種植面積,誰也攔不住。
就算是抄襲奧地利的休耕法,那也沒有卵用,俄羅斯有的是土地。至於奧地利的開荒法,沙皇政府可不敢效仿,那是要出事的。
亞歷山大二世沉思了一會兒後,把目光投向了眾人。
“你們怎麼看,奧地利人的提議有沒有可行性?”
一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情緒激動站了起來,義憤填膺的說:“陛下,這是奧地利的陰謀。一年之內將糧食產能削減8%,這怎麼可能做到?
就算是現在國際糧食價格低迷,等農民自己調節種植習慣,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
政府不可能直接規定,讓農民去種植什麼。農業產能過剩,和工業產能過剩也差不多,一場危機過後,市場會做出選擇進行優勝劣汰。
如果我們強行削減產能,除了引發一場大亂外,根本就沒有任何價值。
奧地利人這是在向我們示威,他們想要用低迷的糧食價格,逼迫我們向他們妥協。”
馬尼洛夫可不傻,作為農業大臣他非常清楚現在俄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多高,這個時候要他們削減產量,那是出力不討好。
俄羅斯和奧地利是完全不一樣的,兩國的國情千差萬別。維也納政府在出臺法律後,就遏制住了種植糧食的土地面積上漲。
政府高層的大貴族只要帶頭,在自家的土地上改種經濟作物,還是會有不少人響應的。俄國貴族那就不一樣了,改種經濟作物看似容易,問題是他們賣給誰?
這是農業國和工業國的差距,奧地利產業齊備,交通、通訊都比較發達,資訊相對透明化。
這些處於社會上層的貴族們,想要了解市場行情還是非常簡單,知道種什麼會有銷路。
俄羅斯帝國就不一樣了,本土工業才剛剛起步,糟糕的交通又隔絕了通訊,不要說電話了,就算是電報都沒能夠普及到每一個城市。
就算是有人想要改種經濟作物,都不知道該種些什麼?即便是種植出來了,也不知道該把東西運到哪裡去賣。
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,大家自然只能進行保守種植了。糧食價格怎麼樣姑且不論,至少糧食好賣,有商人來收購。
要是種植經濟作物,那就必須要考慮清楚了。如果周邊有相應的工廠,那沒有問題,大家可以放心大膽的種植。
要是沒有工廠,那麼就必須要成規模,要是產能不足,可能連運輸成本都不夠。
外交大臣克里斯-巴沙姆:“馬尼洛夫侯爵,請先冷靜下來。不要忘了奧地利才是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,這麼下去他們的損失最大。
原糧價格血崩後,成品糧價格也在不斷下降。如果持續下去,最終這些加工企業也難逃一劫。
為了保護國內的企業,維也納政府已經給這些企業減稅了,不過奧地利人在國際市場上佔據的份額,還是在不斷縮水中。
拿到了廉價的原材料後,被奧地利打壓的各國糧食加工企業,現在也開始蓬勃發展。
如果供過於求的情況不發生改變,原糧價格持續低迷下去,歐洲各國的糧食加工企業很快就可以發展起來。
從利益的角度上來說,奧地利人釋出的倡議書,更多還是為了保住國內的加工製造業。
不管怎麼說,現在奧地利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,即便是重新開闢了英國市場,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。
如果奧地利拒絕接受我國的農產品,那才是災難的開始,歐洲各國還沒有誰有這麼大規模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。”
亞歷山大二世伸手拍了拍額頭,糧食豐收了也令人頭疼。國際糧食市場上供大於求,今年糧食滯銷成為了定局。
一旦喪失了奧地利這個最大的買主,那麼國內堆積如山的糧食就真的沒辦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