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73年11月14日,非洲西南鐵路竣工。這條西起幾內亞,南臨比勒陀利亞的大動脈建成,奧地利在南非的統治徹底鞏固了。
從勘探到竣工,這條戰略鐵路前前後後耗費了十餘年功夫,是奧地利至今為止花費時間最長、施工難度最大、投資最高的鐵路。
當然完工的只是主幹道,沿途的支脈線路再修二十年,都不一定能夠修完。主要是原因不是施工難度大,也不是勞動力不足,而是殖民地政府沒錢。
非洲大陸發展相對滯後,政府稅收有限,無力支撐鐵路大建。修建主幹道是戰略需要,由中央財政撥的款。
這條長度高達7476公里的鐵路,總耗資高達7428.6萬神盾。平均下來每公里的建設成本居然將近1萬神盾,這個造價遠遠超過了本土。
這還是建立在有免費勞工使用的前提下。為了修建這條鐵路,殖民政府先後徵招了上百萬勞工,常年維持著二十多萬人的龐大施工隊。
主幹道建設完成,後面的支線鐵路就只能慢慢來了。經濟價值、戰略價值高的鐵路優先建設,價值低的鐵路先當規劃圖放著好了。
這條非洲西南鐵路,創造了很多項記錄,比如說:投資最大、使用勞動力最多、距離最長、新技術開發運用最多……
如果把勞動力折算成錢的話,還可以增加一條:成本最高的長距離鐵路。
或許在21世紀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很容易,但在這個年代,那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紀錄,是奧地利綜合國力的一種體現。
儘管非洲西南鐵路意義重大,弗朗茨還是沒有前往參加通車儀式,暈船沒有辦法,萬一運氣不好死在半路上,喜事變喪事那就悲劇了。
為了表示重視,皇儲腓特烈和費利克斯首相都親自前往參加了通車儀式。坦率的說,弗朗茨是反對的。
費利克斯首相都73歲高齡了,儘管身體還不錯,但是這個年代醫療技術有限,萬一路上來個風寒感冒,搞不好就直接掛了。
沒辦法,老傢伙有德意志人的倔強,非要親自去非洲大陸實地考察,弗朗茨也攔不住。
這和弗朗茨提出的“非洲本土化戰略”有關係,維也納政府中很多人都持有懷疑態度,最近幾年政府不斷派人過來實地考察,就是為了讓他們安心。
資料上說得再好,不如實地看一眼。本著負責任的態度,費利克斯首相一直都想要親自前往實地考察,只不過事情忙給耽擱了下來。
腓特烈就只能算是意外,原本是輪不到他的,畢竟他只有17歲,去了也只是打醬油,無法代表皇帝做出決定。
只不過恰好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公們都很忙,兩個弟弟都不在國內,又不能讓鐵路等著不通車。
唯一比較閒的就是馬西米連諾,不過考慮了一下,弗朗茨覺得派兒子過去都比他靠譜。
再說了,馬西米連諾現在也是墨西哥皇帝,不再是奧地利的大公,這麼使喚也很失禮。
小點兒就小點兒吧,反正還有費利克斯首相在,遇到突發重大事件可以由他代為決定。
實際上經過了弗朗茨這麼多年的教導,腓特烈的能力也不差了,只不過缺乏歷練。
弗朗茨的身體還好,有得是時間培養下一代,自然不會急著拔苗助長。
他自己就是那麼走過來的,作為穿越者都感到有些吃力。要不是有老臣輔佐,弗朗茨也不可能那麼容易的掌權。
這麼多年沒有換相,除了政治的延續性外,當年在危機時刻建立下來的情義,也是一個重要因素。
當年那幫功臣,就算是能力不濟的,也被弗朗茨高高供了起來。除了情義之外,實際上也夾雜著太多的無奈。
皇帝也是需要收買人心的。鳥盡弓藏沒錯,但時常拿出來展示一下,彰顯其榮耀給後來者看也是必須的。
弗朗茨可以驕傲的說“兔死狗烹”的事情沒幹過,他還要養狗看家。這個大爭之世,可沒有馬放南山的說法。
……
巴黎,相比弗朗茨的從容淡定,拿破崙三世就是英雄遲暮了。儘管沒有普法戰爭的失敗,他沒有鬱鬱而終,可身體騙不了人。
年輕時代的放縱,留下的後遺症,現在就展現了出來。如果不是運氣好,有了歐仁這個皇儲,他倖幸苦苦奮鬥一輩子,就要替別人做嫁衣了。
歐洲私生子是不能繼承皇位的,拿破崙三世年輕時代生活不檢點,四十多歲的時候,就開始出現各種疾病,包括腎病、膀胱結石、慢性膀胱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