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1章 頭疼的弗朗茨(1 / 3)

小說:神聖羅馬帝國 作者:新海月1

隨著經濟會議的結束,電力產業被列為奧地利未來十年新的支柱產業,與之相伴隨的還有重工業。

時至今日,奧地利重工業的產業規模也是一個天文數字。涉及到的產業主要是:鋼鐵、冶金、煤炭、機械、化工……

從分類上來說,電力也可以算是重工業的一種,雙方的聯絡非常緊密。只不過因為剛剛起步,自身的產業規模又非常大,才單列了出來。

支柱產業數量不可能多,既然電力和重工業變成了新的支柱產業,自然也有產業從“支柱產業”中跌落下來。

毫無疑問,被取代的就是“鐵路”。並不是說鐵路不重要了,主要是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苦幹,奧地利國內的大部分鐵路已修築完成。

鐵路產業開始趨於飽和,這種狀態下需要的是穩健發展,已經不需要政府投入太多的資源。

除了鐵路之外,農業發展實際上也到了極限。本土農業增長速度早就降了下來,農產品市場就這麼大,糧食不是種得多就賺得多。

現在的農業增長速度,就和人口增長速度差不多,奧地利已經佔據國際農產品出口市場的百分之七十,這個份額幾乎不可能進一步增長。

甚至要不了多久,還會受到捲土重來的俄國農產品衝擊,想要保住現在的市場份額都非常困難。

為了保障農業的健康發展,奧地利農業已經進行了多次調整,由最初的農產品直接出口,到後來的精加工農產品出口。

這期間還包括在倫巴第和威尼西亞地區推廣生絲種植,發展生絲產業;在巴爾幹半島推廣葡萄種植,搞起了葡萄酒產業。

這些做法,都是人為降低糧食產量,以保證糧食價格。隨著普俄戰爭爆發,國際市場上少了俄國人這個競爭對手,最近幾年日子才好過了起來。

然而這種好日子,馬上就要結束了。沙皇政府正在和各國談判,準備以糧食衝抵之前賴掉的債務。

這是在強賣了,要是債主們不接受,那麼這些債務就永遠不還了。不用想,弗朗茨也知道亞歷山大二世的計劃會成功的。

毛熊的債不好收,就算是打個折扣,能夠收回一部分也好過血本無歸。就是各國政府有意見,資本也會讓大家妥協的。

現在爭議的無非是利益問題,早晚都是可以談妥的。阻擋俄國人糧食進入國際市場的外交障礙,現在已經被亞歷山大二世掃清了。

市場就這麼大,你賣的多了,別人自然就賣得少了。儘管這個年代缺糧的地方很多,可惜有購買力的只有歐洲。

如果不是俄羅斯帝國的交通夠給力,直接拖住了他們糧食出口的後腿,國際糧價馬上就會血崩。

對俄國人的糧食產能,弗朗茨從來都沒有懷疑過。尤其是亞歷山大二世搞得大開荒,簡直就是掀翻了桌子。

從最近幾年,亞歷山大二世遭遇了二十多次刺殺,就可以證明他的改革有多麼招人恨。

就算是腦袋再不靈光的貴族也反應了過來。可惜大勢已成,土地已經開墾了出來,再想要退回去已經晚了。

沙皇政府的內鬥,弗朗茨沒有興趣參合。包括亞歷山大二世用糧食衝抵債務,他並不怎麼看好。

再好的政策都要看執行,國內的糧食也不是沙皇的。想要用來還債,先得把糧食收起來,並且運出來。

帶來的財政壓力姑且不論,單單是收購糧食,這總得有人執行吧?在利益面前,誰能夠保證這些官僚不動心。

要知道大開荒的時候,亞歷山大二世盯得那麼緊,都有人剋扣農民的口糧,還引發過暴動,並且還不只是一次。

以稅收形式徵糧,會發生多收了三五斗,或者是冒出一個類似於“火耗”的詞語,合法的給漂沫掉了。

直接用錢從民眾手中買糧,官僚們同樣會上下其手。直接從農民手中低價強買,然後轉手賣給資本家牟利,最後隨便留點兒給沙皇交差就行了。

除非沙皇政府定一個高價,比市場價更高,官僚們可以從中獲得更大利益,不然是收不到多少糧食的。

沙皇政府的計劃無法實現,但是俄國糧食帶來的衝擊卻不會小。只要是有利可圖,資本家們還是會把糧食運出去賣的。

弗朗茨非常懷疑,亞歷山大二世是故意的。先借著以糧抵債套路各國,讓他們開放市場。

沙皇政府每年象徵式給點兒糧食衝抵債務,然後讓資本家們把糧食運出去賣掉。

這麼做雖然看起來沙皇政府沒有獲利,實際上只要把國內滯銷的糧食

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,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,我們會盡快刪除。
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Copyright © 2025 https://www.kanshuwo.tw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