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自殺就非常扯淡了。
明知道事情有問題,瓦·符盧勃列夫斯基也不能繼續查下去。裝糊塗是政客的本能,要是深究下去,最後的結果不是波蘭政府能夠承擔的。
不管是什麼原因,維也納政府都不會輕易罷手。經過了正式外交照會,那就必須要承擔後果。
東布羅夫斯基板著臉:“不需要給我解釋,現在的問題是該怎麼讓奧地利人罷手。
維也納政府想要干涉波蘭內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,現在你們居然把藉口送上門去了,告訴我該怎麼善後?”
波蘭政府還是很悲劇的,在政治上受到了歐洲列強的影響,尤其是普魯士的影響,本身的自主權非常有限。
包括社會改革,波蘭政府都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推廣下去。無產階級革命不用想,他們連資產階級革命都沒能進行到底。
東布羅夫斯基一直想要擺脫各國對波蘭的影響,但第一步都邁不出去。現在波蘭軍隊深受普魯士的影響,軍方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利,和政府發生了激烈的碰撞。
波蘭軍方一直都想要擁立威廉一世上位,然後取得容克貴族在普魯士的同等地位。
由於沒有國王,在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軍官們,也沒有能夠成為貴族中的一員。
這些人已經變成了既得利益,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,對東布羅夫斯基政府的各項政策非常牴觸。
如果不是獲得了英法的支援,東布羅夫斯基政府或許已經被掀翻了。普魯士不敢得罪英法,現在就在借奧地利的刀。
從利益角度出發,很容易分析出前因後果。知道歸知道,東布羅夫斯基沒有更多的選擇。
要麼儘快平息奧地利的怒火,要麼就集中實力和奧地利打一仗,沒有第三條路可走。
外交大臣瓦·符盧勃列夫斯基:“我們已經和英法普三國接觸過了,他們表示會密切關注。
英法建議我們奧地利人的要求,鎮壓國內的反奧運動,並且進行賠禮道歉,平息這場風波。
普魯士政府表示不會坐視奧地利入侵波蘭,具體怎麼辦,他們沒有給出明確答覆。”
理論上來說,接受奧地利的條件一點兒都不難。無非是丟點兒面子,又不需要損害國家利益,絕大部分當權者都知道怎麼選擇。
然而,這只是理論上。如果鎮壓了反奧運動,波蘭政府就喪失了民眾基礎,距離垮臺之日不遠矣。
普魯士的立場更是一個迷,在擁有俄國這個共同敵人的情況下,普波兩國是盟友。但是柏林政府想要吞併波蘭,也不是什麼秘密。
普魯士人不會坐視奧地利入侵波蘭,並不等於普魯士就要出兵保護波蘭了,沒準還會和奧地利一起瓜分波蘭。
在利益面前,最好不要考驗一個國家的節操,不然結果會非常的感人。
財政大臣巴德列夫斯基站了起來:“事情沒有這麼簡單,不要忘了還有俄國人。俄奧同盟關係破裂,但畢竟沒有瓦解。
要是俄國人趁機參合進來,俄奧兩國聯手,就算是英法普三國一起支援我們,最終的結果恐怕都不會理想。”
巴德列夫斯基是主張妥協的,面子丟了就丟了。民眾基礎可以說是一個政府最重要的,也可以說是最不重要的,這要看具體情況。
現在丟失民眾基礎固然嚴重,那還有挽回的機會,總好過讓奧地利人打上門來。
沒看向來喜歡插手政治的軍方,這次都沉默了,彷彿變成了小透明,把事情全部丟給了政府處理。
“奧地利人會動手麼?我看也不盡然。”
東布羅夫斯基冷冷一笑:“擊敗我們容易,但符合奧地利的利益麼?
要知道我們被推翻後,下一屆政府必定是親普派。英法在波蘭的影響力大減,威廉一世登上波蘭王位的可能性大增,這不是維也納政府想看到的。
波蘭政府窮得叮噹響,奧地利人連軍費都收不回去。俄奧同盟還沒有解散,他們就算是能夠從波蘭搶佔一塊土地,按照道義他們是不是該歸還俄羅斯呢?
忙活一場,全部都在替別人做嫁衣,我不認為維也納政府會看不出來。
至始至終,我們都沒有實質上損害奧地利的利益,牽扯到的僅僅只是一個面子。從利益上來看,奧地利人虛張聲勢的可能性更大。
我們是人民的政府,鎮壓愛國主義運動的事情不能幹。不過政府還是可以向奧地利人賠禮道歉,給他們一個臺階下。
想必維也納政府也不會小題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