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身段,還有敏銳的判斷力。在發現事不可為後,果斷的將義大利地區縮小到了撒丁王國,暗示自己沒有野心。
“陛下,放心。上帝會懲罰法國入侵者的,撒丁王國終將獲得獨立。
奧地利不同於法蘭西,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國家,對義大利地區的領土沒有任何野心,不會在義大利地區進行擴張。
支援撒丁王國獨立是我們一貫的政治主張,不過要趕走法國人,我們也需要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。
想必你也聽說了,我們和比利時、德意志聯邦等國已經組建了反法同盟。
為了保障大家的利益,我們不得不採用等價交換原則。在趕走法國人之後,所有參戰國均根據貢獻分配戰利品。
以貴國目前的情況,恐怕很難為這場戰爭做出貢獻,按理來說是沒有資格分享戰利品的。
不過看著奧撒兩國的傳統友誼之下,我們還是會支援撒丁王國獨立,不過作為代價貴國必須要分攤一部分軍費開銷。
具體數字,我們根據戰後實際開銷確定。當然,如果你們能夠在戰場上做出一定的貢獻,那麼也可以相應減少一部分攤銷。”
聽到“奧撒友誼”,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臉色微微有些不自然。
沒有辦法,這話要是傳了出去,就是本世紀的又一個笑話。
撒丁王國落到現在這種地步,奧地利也是居功甚偉的,甚至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。
如果不是奧地利將他們打得半身不遂,法國人也沒有那麼容易佔領撒丁,或許現在又是另一番局面。
可惜歷史沒有如果,更悲催的是奧撒戰爭還是撒丁王國主動挑起的,這讓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的父親至今都揹負著罵名。
現實就是這麼殘酷,人們只記得成功者,失敗者就是罪人,即便是立意再偉大也一樣。
洗白是不可能的,奧撒戰爭的失敗,直接導致了撒丁王國無力抵抗法蘭西入侵。
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二世成了蠢貨、自大狂的代名詞,儘管他是被撒丁民眾推上戰場的。
倒底還是經歷了風霜,短暫的不適應過後,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馬上恢復了過來,仔細琢磨韋森貝格的話。
令他遲疑的不是因為奧地利的條件太苛刻,反而是太過優厚,優厚到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不敢置信的地步。
僅僅只是分攤一部分軍費,就能夠換取撒丁復國,這麼便宜的事情,上哪兒找去?
猶豫了片刻功夫後,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試探性的問:“法軍在南線投入的兵力很多麼?”
除了戰勢緊張,迫切需要盟友外,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已經想不到讓奧地利開出這麼寬鬆條件的理由了。
韋森貝格搖了搖頭:“還好吧!法國人將戰略重心放在了中歐戰場,在義大利地區主要是採取守勢。
陛下,你應該知道義大利地區的地形,並不適合大兵團進行決戰。
在義大利地區決戰,就是英俄阿富汗戰爭的翻版,只要大家願意就可以一直打下去。
如果不是為了解放義大利地區,幫助各國擺脫法國人的奴役,我們也不會在南線和他們糾纏。”
知道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心中的疑惑,不過韋森貝格沒有解釋的意思。
不是奧地利政府要優待撒丁王國,實在是現在根本就不知道要啥。
領土?
奧地利根本就不缺,義大利最精華的地區就在奧地利手中,剩下都是爛地。
繼續擴張,除了增加麻煩外,沒有任何價值。
包括現在看起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西西里島,戰後對奧地利也沒有了任何價值。
沒辦法,現在的撒丁王國只存在於理論上。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除了一個正統名號外啥也沒有。
就算是想要榨油,也要等撒丁王國獨立之後再說。八字都沒有一撇,就讓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簽訂一堆不平等條約,未來人家怎麼鎮得住場子?
奧地利需要一個穩定的撒丁王國,不斷給法國人添堵;而不是一個狼煙四起,需要時刻救助的撒丁王國。
餡兒餅砸過來了,不管有沒有帶毒,已經餓急了的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,都必須要吃下去。
……
1890年10月21日,維托里奧·埃馬努埃萊三世同韋森貝格簽訂了《奧撒協定》。
條約的內容,自然是大談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