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也納宮
心情沉重的外交大臣韋森貝格,憂心忡忡的說道:“陛下,這是沙皇政府發來的外交照會。
小亞細亞半島出現的疫情,已經確定是奧斯曼政府人為製造的鼠疫,目前疫情已經失控。”
“鼠疫”的矛頭指向前奧斯曼政府後,俄國人立即對投降的奧斯曼高官進行了審訊。
在大刑伺候下,該認的不該認的,全部都招認了。
憤怒的亞歷山大三世當即下達了對阿卜杜勒·哈米德二世的追殺令,這份外交照會就是對盟友通報訊息。
仔細的看了一遍照會書,弗朗茨緩緩說道:“號召全國民眾滅鼠,命令國內的相關企業,全力生產滅鼠藥。
先籌集一批滅鼠藥,送到駐紮在小亞細亞半島的守軍手中,命令部隊減少和外界接觸。”
不得不慶幸這是冬天,嚴寒不利於病毒滋生,沒有蚊蟲、蒼蠅傳播。如果在春天,或者是夏天爆發鼠疫,殺傷力還要增長几倍。
尋找奧斯曼餘孽的晦氣不著急,那些傢伙都躲起來了,一時半會兒很難找到,當務之急還是防疫。
“是,陛下!”
……
費利克斯首相問道:“陛下,鼠疫的訊息要不要封鎖?”
弗朗茨搖了搖頭:“沒必要,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瞞得住,左右也就是幾天時間,直接向外界披露吧!
俄國人傳來的訊息未必完全,官僚們為了減少損失,很可能瞞報前期的損失。
在加強防疫的情況下,我們也必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,封鎖小亞細亞半島的海岸線、以及中東地區邊界線。”
停頓了一下,弗朗茨又補充道:“注意引導輿論,重點強調奧斯曼帝國製造鼠疫的事實,可以適當的往黑死病上引。
在歐洲世界宣傳我們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做出的努力,順便摸黑一下英國人。”
……
隨著弗朗茨的一聲令下,維也納政府在加強防疫的同時,宣傳機器也開動了起來。
各種駭人聽聞的標題,出現在了歐洲報紙上的頭版頭條,客觀、較為符合實際的有《鼠疫製造者——奧斯曼帝國》、《人類世界的毒瘤》……
這是有圖有真相,雖然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,可是人為製造瘟疫的事情,並沒有冤枉奧斯曼帝國。
後面瞎扯淡的話題,就更豐富了,奧地利宣傳部只是起了一個頭,剩下都是新聞人自由發揮。
《黑死病起源》、《史上最大的陰謀家》、《黑死病肆掠的真兇》……
黑死病已經過去了幾百年,誰也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來的,不過這不妨礙大家把黑鍋扣在奧斯曼帝國頭上。
結合歷史,巧妙的把奧斯曼帝國崛起和“黑死病”聯絡在了一起。
比如說《黑死病拯救了奧斯曼》中的案例就是:1399年帖木兒帝國遠征奧斯曼帝國,已經包圍了奧斯曼首都,因為黑死病肆掠被迫退去。
又比如說《奧斯曼血腥崛起之路》,文章直接把奧斯曼帝國崛起歸結為:黑死病氾濫,導致歐洲各國元氣大傷,喪失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壓制。
雖然奧斯曼帝國也是黑死病受害者,不過大家直接偷換了概念,忽略了雙方人口的差距。
萊茵日報就列出了一組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蒐集到的資料:黑死病肆掠歐洲世界死亡2500萬人vs奧斯曼死亡我21萬,比例高達119:1。
總結起來就是:沒有黑死病肆掠,就沒有奧斯曼帝國的崛起。
最後得出結論:黑死病是奧斯曼人的陰謀。
不要說普通民眾了,就連弗朗茨這個始作俑者,都有些相信黑死病是奧斯曼帝國的陰謀。
真假?時間過去了幾百年,根本就沒有辦法查。
結合歷史,奧斯曼帝國是黑死病後崛起的,屬於受益者。從陰謀論角度出發,他們有作案動機。
又有人為製造瘟疫的現實案例佐證,加上歐洲各國長年累月的宣傳,奧斯曼的本來形象就是如此。
歐洲社會在短時間內給出蓋棺定論,除了奧地利引導輿論外,更重要的還是沒人替奧斯曼帝國辯護。
幾百年前的事情搞不清楚,可是發生在眼前的事實,卻是無法抹殺的。
這個時候跳出來替奧斯曼政府辯護,很容易引火燒身,萬一被扣上了奧斯曼間諜的名頭,那就要命了。
就算是向來不負責任,喜歡標新立異的專家學者,這個時候也不敢跳出來和輿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