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時間的推移,各國的海外利益不斷增加,大國之間的相互摩擦、制衡,也變得越來越多,並且很多時候都是被動產生的。
奧地利想要滅亡奧斯曼,以獲得一個穩定的大後方,在不經意間將觸角深入到了波斯,具備了威脅印度的能力。
在海外殖民活動中,英奧互相制衡的地方很多,威脅是相互的。
你能動我的乳酪,我也可以拿你的麵包。大家都在相互剋制,比如說:
英國人的好望角,在奧地利眼皮子底下都沒事;奧屬阿拉斯加挨著加拿大,同樣沒有爆發衝突。
今時不同往日,奧屬阿拉斯加不再是一片啥也沒有的冰雪國度,而是全世界有名的黃金產地。
當然這個有名,不是說當地黃金產量多麼逆天,主要是殖民政府廣告做得好。
進行排名的話,現在世界上主要的黃金產地分別是:南非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美國、俄羅斯、西非,阿拉斯加只能排第七位。
奧屬阿拉斯加的名聲主要氣候條件惡劣,被奧地利詩人戲稱為“上帝的考驗”。
缺人口的奧屬阿拉斯加殖民政府,直接把這句話當成了宣傳語。
對外宣稱:阿拉斯加有全世界自然條件最惡劣的金礦,是上帝留給人類的考驗。
只有經受住上帝設下的考驗,才能夠發家致富,走上人生巔峰。
當然,“自然條件最惡劣”這個說法俄國人可能不服,俄羅斯帝國氣候惡劣的金礦也不少。
說是上帝的考驗也沒錯,要是沒透過考驗,真的會去見上帝。
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,每年都有超過四位數的淘金客,在淘金路上見了上帝。發了財的,都是極少數經歷過考驗的幸運兒。
阿拉斯加每年數十噸的黃金產量,對維也納政府來說,同樣也是一塊無法輕易割捨的肥肉。
如果英國政府不是對印度太敏感,就會發現英奧之間相互牽制的力量,已經不小了。
印度雖然美味,在沒有十足把握吃下去之前,維也納政府是不可能冒險的。
潛在威脅的前提是“潛在”,英國人在印度經營了這麼多年,也不是紙糊的。
現在可是不列顛最巔峰時期,誰要是認為英屬印度是軟柿子好捏,傻乎乎的就衝上去,保管碰個頭破血流出來。
……
倫敦,維也納政府釋放出來的善意,把英國政府從慌亂中拉了出來。
正所謂“你也怕,那我就放心了”。既然奧地利還忌憚不列顛,那麼就意味著印度暫時還是安全的。
唐寧街首相官邸中,理性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後,格萊斯頓迷茫了。
“你們覺得奧地利政府突然釋放善意,究竟是想要幹什麼?”
似乎想到了什麼,外交大臣喬治臉色大變:“奧地利人的真實目的是什麼,暫且還不能確定。不過接下來,我們恐怕就要有大麻煩了。
奧地利願意和我們簽訂一份保障性條約,只能證明維也納政府暫時對波斯沒有興趣,不等於俄國人也沒興趣。
國際局勢風雲變幻,奧地利雖然暫時領先了歐洲各國,但他們的歐陸霸主地位並不穩定。
從維也納政府對我們釋放善意就可以看出來,奧地利人並沒有坐穩歐陸霸主的底氣。
無論是野心勃勃的俄國人,還是傲氣十足的法國人,都不會承認他們的地位。
夾在法俄中間,奧地利的歐陸霸權就是一個笑話。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,至始至終維也納政府從來都沒有以歐陸霸主自居過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法俄兩國都會恢復元氣,到時候奧地利的麻煩就大了。
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,奧地利人是不會和法俄兩國正面對抗的,多半又要玩兒矛盾轉移的把戲。
恐怕下一步,他們就要鼓動俄國人南下次大陸,挑起俄國人同我們的矛盾,然後專心對付法蘭西。
我們一手策劃的北德意志帝國,恐怕也成為替奧地利把守西大門的衛兵。”
陽謀之所以可怕,那是因為暴露了,事情還是會發生。
俄國人的野心不是倫敦政府能夠消除的。不同於俄奧關係從反法戰爭時期,兩國就是盟友,一直磕磕碰碰維繫到了現在,英俄關係那完全是一團糟。
就算是把奧地利人的計劃,放在亞歷山大三世辦公桌上,沙皇政府還是會高高興興的南下次大陸。
倫敦政府發出警告只能起反作用,信任這玩意兒從來都是敗壞容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