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普俄戰爭的結束,腓特烈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,對奧地利來說這也是一件大事。
漢諾威遲遲無法掌握德意志聯邦帝國,巴登公國是居功甚偉的,沒有他們帶著一幫小邦國在帝國議會中和中央政府對著幹,德意志聯邦帝國也不會分化的這麼厲害。
當然,這裡面奧地利也是出了大力的。沒有維也納政府的支援,巴登公國還沒有能力拉那麼多盟友。
這個時候聯姻,實際上也是弗朗茨在給巴登公國打氣,讓他們不要慫,繼續和漢諾威對著幹,出了事有奧地利撐著。
在英國人搗鼓北德意志帝國的當下,這種支援顯得尤為重要。要不然漢諾威和普魯士組成二元制王國後,那一幫小邦國還真頂不住。
實際上,弗朗茨現在也很矛盾。
一方面,他不想看到北德意志帝國被整合起來,這會增加統一的難度;另一方面,他又想要借喬治一世的手清理這一堆小邦國,免得給未來留下麻煩。
扶持巴登公國也是迫不得已,德意志地區邦國數量雖然多,但基本上都是一群小豆丁,實力一個比一個弱,大都是鎮長級別的,甚至連村長級別的都有。
巴登公國也是從矮個子裡面挑出來的高個子,綜合實力差不多有漢諾威的一半,依靠奧地利的支援,勉強可以抗衡一二。
甭管人家多小,擁有獨立邦國的地位,進入了帝國議會至少有一票。
這要是不開會也就罷了,真要遇到了事情,需要召開會議人多了就是麻煩事。
從管理上來說,減少邦國數量無疑是一件好事。這種拉仇恨的事情,弗朗茨是不會親去幹的,要不然也不會有列支敦斯登公國存在。
現在支援巴登公國,未嘗沒有故意激怒喬治一世的意思,引誘他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。
不知道喬治一世是精明,還是膽子不夠大,總之就是不上當。
中央政府不夠強勢,小邦國們自然就不買賬。
剛開始大家對漢諾威的實力還有所忌憚,見喬治一世無所作為後,大家的膽子越來越大,乾脆用帝國議會把中央政府給架空了。
這也是德意志聯邦帝國無法整合起來的根本原因,小邦國統治者們自由慣了,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利。
哈布斯堡王朝是要面子的,皇儲的婚事,肯定不能馬虎,場面自然小不了。
具體的準備工作,不需要弗朗茨過問,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,他只需要作為長輩和巴登王室溝通一下,順便確定一下日子。
坦率的說,如果不是為了表示重視,弗朗茨連這都不會親自過問。
沒辦法,最近的工作實在是太多,他這個鹹魚皇帝都感受到了忙碌。
普俄談判需要關注,又在搗鼓新的維也納體系,還要關注難民安置問題,以及沙皇政府進行的大清洗……
和之前相比,最近一段時間弗朗茨天天都在加班,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八小時,一連五天都沒有休假了。
這麼勤政下去,弗朗茨非常懷疑自己會鬱鬱而終。如果不是兒子們太過稚嫩,他絕對抓壯丁頂上去。
剛剛和巴登大公通了電話,敲定了腓特烈的婚事,還沒有來得及休息,事情又找上門了。
……
外交大臣韋森貝格:“陛下,駐聖彼得堡使館剛剛傳來訊息,亞歷山德羅維奇皇儲叫停了大清洗。
沙皇政府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的罪名扣在了民意黨人身上,亞歷山德羅維奇以皇儲身份宣佈了對刺客的處決令。
被沙皇政府逮捕的嫌疑犯,除了已經被確定有問題的,其他人已經陸續被放了出來。”
罪名扣在了民意黨身上,意味著大清洗要結束了。革命黨本來就是被通緝的物件,通常來說債多了不壓身。
當然,這次可能是個例外。弒君這一條罪名,讓民意黨聲名遠播的同時,也將他們推向了地獄。
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殘餘的民意黨人,肯定會換個招牌,繼續進行未完成的革命事業。
要是繼續頂著這塊牌子,到國際上連贊助都拉不到,君主制國家是不會贊助“弒君”者的。
這是政治正確,在君主制強勢的年代,政客們是不會犯這麼明顯的錯誤。
弗朗茨點了點頭:“看來沙皇政府內部即將迎來重新洗牌,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俄國人的改革之路要止步了。
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是父親亞歷山大二世,沒有改革下去的決心,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