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敦政府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現在的情況明顯不一樣,歐洲大陸各國的實力已經失衡。偏偏陷入劣勢的法蘭西,還沉迷於往日的輝煌中,無法自拔。
更糟糕的是法奧兩國都是殖民大國,同不列顛存在利益衝突的地區非常多,沙皇政府又對中亞地區念念不忘。
在歐洲遭到孤立的同時,不列顛還有可能遭到來自三國的報復。同時以一敵三,別說陸軍了,就算是皇家海軍都不一定能夠兜得住。
外交大臣喬治苦笑著回答道:“這是我們的工作失誤,忽視了法俄兩國對北德意志帝國建立的敏感程度。
外交部會盡快想辦法修復同各國的關係,不過這需要一定的時間。
除此之外,經歷了這些事情,我們也發現了奧地利同法俄之間的矛盾,沒有我們預想中那麼大。
法奧俄三國確實是歐陸霸主的爭奪者,互為最大競爭對手,但競爭對手不意味著馬上就要敵對。
俄羅斯帝國還在恢復元氣,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力爭奪霸權。
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,短時間內沙皇政府在外交上,多半會緊跟奧地利的步伐。
近東戰爭就是俄奧的一次分贓大會,維也納政府用奧斯曼的利益拴住了俄國人,要離間俄奧關係非常困難。
法奧關係讓人看不懂。按理來說,法國兩任皇帝都有反奧傾向,法奧兩國之間的關係應該非常糟糕才對。
然而,現實卻恰恰相反。兩個利益衝突嚴重,歷史仇恨悠久的國家,在大多數時候都是以盟友的身份出現的。
包括前不久的法國內亂,奧地利人都沒有落井下石,反而跑去發動了近東戰爭。
如果維也納政府當時出兵給法國人一擊,義大利地區多半已經獨立了。
浪費了一個幹掉法國人的機會,維也納政府並沒有吃虧,宿敵奧斯曼帝國就快要完蛋了,法奧關係也出現了緩和。
種種跡象表明,拿破崙四世的反奧傾向已經不再那麼明顯,法國政府內部敵視奧地利情緒也沒有那麼濃烈。
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,如果法奧關係繼續升溫,維也納政府很可能會推動法俄奧三國結盟,以聯盟的形勢共同主宰歐洲大陸。”
真的只有“主宰歐洲大陸”麼?
法俄奧三國結盟帶來的影響,可不比此前的英法奧三國同盟弱多少。
結盟無外乎是兩種原因:要麼是擁有共同的利益;要麼是擁有共同的敵人。
這個世界已經瓜分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殘羹冷炙肯定滿足不了三國的胃口,那麼就只能去第四者手中奪了。
這種背景下,拿到殖民時代最大利益紛額的不列顛,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。
除了利益之外,不列顛也勉強算得上是三國共同的敵人了。某種意義上來說,法俄奧三國友好全靠不列顛。
格萊斯頓點了點頭,神色凝重了起來:“這種情況不得不防,俄奧已經靠在一起了,法國人萬萬不能再讓奧地利拉過去。
我們接下來的外交工作有必要進行一次全面調整,並不是說之前的外交戰略錯了,主要現在國際局勢發生了變化,很多策略變得不合時宜。
歐陸平衡沒有問題,但是假想敵設定出現了問題。誰強大打壓誰,確實很有效,但後果也很嚴重,直接導致了我們同歐洲大國之間的關係惡化。
英法關係、英俄關係都是在這種背景下惡化的,現在又輪到了英奧關係。
哈布斯堡王朝最擅長舞袖,在歐洲世界的聲望非常高,從來都是盟友比敵人多。
尤其是弗朗茨繼位後,改善了法奧關係,奧斯曼帝國滅亡後,奧地利在歐洲大陸就沒有死敵了。
和這樣的敵人博弈,我們必須要加倍小心,絕對不能讓他們拉起反英同盟。”
打壓競爭對手沒有問題,只是手段必須要注意了。那種一石三鳥的戰略,先要考慮會不會引發眾怒。
財政大臣曉治·柴爾德斯:“其實換個方向思考,事情也沒有那麼糟糕。
奧地利沒有俄國人好戰,沒有法國人能打,他們的強項在於內政外交上。
北德意志帝國已經建立,實力都快趕上之前的普波聯邦了。只要警惕奧地利人玩兒和平演變,武力統一德意志地區根本就不現實。
統一不了德意志地區,奧地利就沒有對法俄兩國建立絕對優勢。偏偏奧地利又在法俄中間,戰略上受到了限制。
為了避免被聯合針對,在建立絕對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