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人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,還是引來了軒然大波。有奧地利這個成功的例子在,誰也不能肯定法國人會失敗。
最近一些年,法蘭西在國際競爭中逐漸處於下風,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,跟不上英奧兩國的腳步。
尤其是最近兩年,法蘭西經濟增長速度急劇下降,英奧兩國經濟卻在繼續狂飆。
從經濟總量上就可以看出來,原本被法國人超越的不列顛,現在又有追上來的跡象。
這可不是小問題,英倫三島總人口不過三千一百多萬,而現在的法蘭西卻有將近六千萬人口。
單純計算人均收入,法國民眾的收入,只有英國人的六成。
這主要是義大利地區拖了後腿,尤其是南義大利地區,當地還是農業經濟,這些年幾乎沒有發展。
如果計算工業總量的話,這個差距還會更加懸殊。大法蘭西的工業總量,不足英國人的一半,不足奧地利的百分之四十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種差距還在持續擴大中。這個年代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工業的厲害,可是兜裡沒錢還是能夠清晰感受到的。
巔峰時期法國財政收入一度逼近英國人,拿破崙三世時代還可以和英國人進行軍備競賽,現在法蘭西的財政收入也就英國本土高一點兒。
這是蝴蝶效應的影響,義大利地區一分為二,巔峰時期的法蘭西+半個義大利+殖民地,財政收入向英國人靠攏並不奇怪。
然而,這裡面的水分非常大,實體經濟佔比非常小,加工製造業僅佔法國經濟總量的百分之十左右,剩下的不是農業,就是金融業,以及部分服務業,其中金融業佔比最大。
虛的就是虛的,不會因為美麗的謊言,就化虛為實。
自從上一次經濟危機爆發後,法蘭西的泡沫經濟就被戳破了。在缺乏產業支柱的情況下,僅靠金融業還支撐不起一個帝國。
……
作為開發殖民地的最大收益者,維也納政府無疑是最清楚這裡面蘊含的利益。
如果利益不夠大,即便是弗朗茨再怎麼堅持,奧屬非洲也發展不到今天的地步。
用通俗話說,殖民地一旦開發了出來,工業原材料就不愁了,商品銷售市場也有了。
現在奧屬非洲的市場,已經不弱於西班牙,奧地利所有的殖民地加起來,這個市場已經和普波聯邦相差無幾。
這還只是一個開始,怎麼說也有兩千多萬平方公里,發展潛力可不是普波聯邦能夠比的。
正是靠著這一塊自留地,加上本土的大市場,奧地利才能夠一躍而起,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。
自從法國人重啟殖民計劃,奧地利政府就警惕了起來。現在的法蘭西帝國體量已經很大了。如果再解決了最後的短板,對奧地利來說也是一個威脅。
經濟大臣萊因哈特·哈爾德根:“法國經濟發展受工業原材料制約,現在已經臨近極限。現在法國政府重啟殖民地開發計劃,明顯就是一次自救運動。
如果法國人的計劃成功,我們想要在經濟上擊垮法蘭西,就成為了泡影。
歐洲大陸很小,容不下這麼多大國。隨著工業的發展,未來各國間的衝突還會不斷增加,甚至有可能爆發席捲歐陸的大戰。
如果不能趁機把法國人打壓下去,未來法國人勢必會和我們發生碰撞,這不是個人力量能夠阻止的。
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,我們有必要提前消弭這個隱患。我提議對法國人採取行動,破壞他們的殖民地開發計劃。”
不警惕不行,誰讓拿破崙牛逼呢?即便是過去了這麼多年,維也納政府也從來沒有放鬆對他們的警惕。
外交大臣韋森貝格:“我反對,法國人的殖民地開發計劃已經失敗一次了,這一次能不能成功同樣也是未知數。
我們不能因為不確定的風險,就提前讓法奧兩國走向對立面。
如果因為可能存在威脅就動手,那麼普波聯邦、俄羅斯、不列顛都存在威脅,我們還是不是要和全世界為敵啊?”
經濟大臣萊因哈特·哈爾德根反駁道:“這不一樣,英國人是海權國家,對我們的威脅雖大,卻不致命。
普波聯邦和俄羅斯帝國相互敵視,已經消耗了他們大部分的精力,我們只要在他們中間玩兒平衡就行了。
唯獨法蘭西例外,和我們一樣都是路權國家,軍事實力又非常的接近,我們的主要優勢在經濟上。
如果讓法國人補上了這個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