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恐怕秘魯和玻利維亞也不會倒向法奧。
……
維也納宮,英國人出手的訊息,已經傳遞到了弗朗茨手中。
發生這種事情,弗朗茨一點兒也沒有感到意外。令他吃驚的是英國人反應太激烈了,大有將法奧兩國排擠出南美的意思。
1880年2月11日,阿根廷、巴拉圭、巴西、厄瓜多四國以維護世界和平為藉口,宣佈對智利、玻利維亞、秘魯三個交戰國實施物資禁運。
看似同時對三個交戰國進行“物資禁運”,實際上被禁運只是秘魯和玻利維亞。至於智利,海上運輸可比陸地運輸方便的多。
遭到四國禁運後,秘波聯盟就只剩下了哥倫比亞共和國,這最後一條“生命線”。
然而,這條“生命線”也岌岌可危,隨時都有可能斷裂。
最近一段時間,哥倫比亞頻繁和英國人接觸。如果不是法奧兩國在哥倫比亞影響力夠大,因為忌憚兩國的反應,估計哥倫比亞政府早就加入禁運聯盟。
導致四國禁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除了英國人施加的影響力外,更多的還是因為利益。
這需要追溯到獨立戰爭時期,為了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,大家建立了聯盟,聯合行動。
“共患難易,共富貴難。”在趕走西班牙人後瓜分戰利品,這個時候,大家都覺得自己貢獻最大,應該拿走最大的一份。
在利益面前,昔日的盟友變成了今天的敵人。這些衝突為接下來的南美混戰,埋下了隱患。
“鳥糞戰爭”只是其中之一,包括之前的巴拉圭戰爭,都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前因後果、孰是孰非,弗朗茨已經沒興趣搞清楚了。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,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。
弗朗茨問道: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哥倫比亞倒向智利的可能性有多大?”
略加思索後,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回答道:“如果我們和法國人都不出手干預的話,哥倫比亞加入禁運幾乎是百分百。”
這個答案令弗朗茨眉頭一皺,顯然他低估了英國人在南美的影響力,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法奧一起出力,南美各國就會冷眼旁觀。
猶豫了片刻功夫後,弗朗茨緩緩的說道:“試探一下法國人的態度,僅憑我們的力量,在南美地區根本沒有辦法和英國人抗衡。”
儘管不想承認,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。英國人在南美地區經營了很多年,潛在影響力不是奧地利能夠比的。
如果不是有奧屬中美洲殖民地在,就連哥倫比亞維也納政府也影響不到。說白了,海權時代決定國際影響力的主力是海軍。
奧地利海軍雖然不少,可是自家的殖民地也不少,想要在全世界遍地撒網,根本就做不到。
“是,陛下!”韋森貝格回答道
……
法奧兩國家大業大,即便是現在從南美退出了,也傷不到元氣,隨時都可以捲土重來。
秘魯和玻利維亞就慘了,他們都是農業國,一旦喪失了外來物資補充,想要繼續這場戰爭就難了。
小國不同於大國,沒有重來的機會。只要輸掉一場戰爭,就輸掉了一切。
在維也納政府做出反應的同時,剛剛上位的秘魯和玻利維亞新政府,已經顧不得清算失敗者,急忙採取外交行動。
一場決定南美局勢走向的外交大戰,就此拉開了帷幕。